Main menu

Category Archives: Our Thoughts on Translation 2016

翻譯、隱士與獅子

文匯報 2016年5月18日 翻譯、隱士與獅子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常見一位清癯的老人,禿頂,束著白鬍子,身披暗紅樞機袍,或僅以粗蔴布蔽體。他獨坐山洞或書房裡,埋首厚厚的書本,案上有個骷髏頭,跟前伏著一頭雄獅。 他就是傑羅姆 (Jerome) ,古代西方教會的博士,後來因貢獻良多而獲教會封為聖人,故又稱聖傑羅姆。他是翻譯的守護神,每年9月30日為「聖傑羅姆日」;英國一家專事翻譯研究的學術出版社,亦以聖傑羅姆命名。 傑羅姆的貢獻首推拉丁語的武加大譯本 (Vulgate),8世紀以後,該譯本得到普遍承認,1546年,特倫托會議 (The Council of Trent) 將該譯本批准為權威譯本;現代主要的聖經版本,如英語威克利夫 (Wyclif) 譯本,即源自武加大譯本。 糅合通俗語 費時23載 武加大譯本問世前另有舊拉丁文譯本,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不單因為武加大譯本註釋精準,考究細緻;而且聖傑羅精通古典拉丁文,並糅合當時普羅大眾所用的通俗拉丁語,譯成武加大譯本,文學價值甚高。 傑羅姆謙遜自恭,是後世譯者的楷模。他博學多聞,有時也難免誤譯,卻敢於承認,務實地考究和修正。另一方面,他指出譯文是否準確,端賴原文是否可靠,他仔細考證舊約和新約的希臘文譯本,後來又按照希伯萊文譯本,重新把聖經翻譯成拉丁文,歷時23年。 外來文化非猛獸 話說回來,傑羅姆一介書生,跟前為甚麼伏著雄獅?中古故事相傳,一天雄獅闖進修道院,僧侶四散,傑羅姆卻看到牠受了傷,替牠拔去爪上的刺,雄獅從此忠心侍候在側。外來文化可不是猛獸,翻譯工作也不必是馴服。像傑羅姆般的溫柔、耐心和睿智,更能使不同文化共存、共融和共榮。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副教授 陳嘉恩博士  …

傳譯壓力大 字字皆辛苦

文匯報 2016年6月1日 傳譯壓力大 字字皆辛苦 每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都會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記者。媒體除了報道總理如何回答記者的問題,還會留意總理身邊的傳譯員。 有些人以為,傳譯員只須精通兩種語言,其實,語文能力只是當傳譯員的必要條件,而非充足條件。究竟傳譯員還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首先,傳譯員要有豐富的知識,因為會議內容往往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科技等專題。傳譯員不僅要掌握專有名詞和術語,更要明白會議內容和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 在某些院校修讀翻譯課程,學員除了要掌握翻譯技巧,也要學習法律和財經知識。 用字敏感 「世衛成員」不隨便譯 文字工作者都會斟字酌句,傳譯員對文字的語境可能更為敏感。一般人以為沒有問題的說法,可能「好有問題」。假設有人說某某地方is a member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傳譯員不一定會把這句話翻譯成「某某地方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而要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因為世 衛的成員必須是主權國。傳譯員遣詞造句,會特別留意某些詞語背後的政治和法律含義。 EQ須高 周恩來傳譯員暈倒 傳譯員也要有很高的EQ。不論是兩個國家進行政治談判,還是兩家跨國企業商討「大買賣」,如果傳譯員在壓力下出錯,後果可以非常嚴重,因此不容有失。 周恩來總理聽得懂英語,如果翻譯出錯,他會當場指出。據說,有傳譯員第一次替周總理翻譯就暈倒了。傳譯員的服務對象可以是國家領導人、大企業的CEO或其他知名人士。 傳譯員說的每一個字,既是歷史的一部分,也可能被上載到YouTube。箇中壓力,實在不足為外人道。   恒生管理學院商務翻譯學系兼職講師 張敬文博士  …

電視劇內外的翻譯熱

文匯報 2016年6月15日 電視劇內外的翻譯熱 劇集《親愛的翻譯官》在內地熱播,引起不少討論。故事由小說《翻譯官》改編,講述主修法語的女主角報考高級翻譯學院,刻苦磨練,最後成為翻譯官。 劇集當然免不了迂迴的愛情線,但也透視了不少即時傳譯(內地稱為同聲傳譯)的刺激與辛酸。故事的男女主角主職法語漢語互譯,而且多為會議傳譯,在會議中,除了為法國人傳譯,還有不少中北非國家的代表。 拓「一帶一路」需「小語種」人才 除了世界主要語言外,近年內地亦開始着重培訓「小語種」的人才。美國近年表明戰略重心重返亞洲,張羅已久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TPP)本年2月亦進一步落實,而內地則牽頭成立亞投行,提倡「一帶一路」。 同時,內地亦注意到,要計劃順利推行,必先做到語言及文化互通。 境外經商須解當地法律條文 當然,好些東南亞國家早已有學習漢語的熱潮,但內地亦不敢怠慢,着手發展「小語種」。 年頭,廣東便有高校新增老撾語、柬埔寨語、緬甸語、馬來語和烏爾都語等課程;另有5所新設翻譯學系。 另外,國家之間法律上的差異也是個問題。年初「中國企業網」一篇題為《企業「走出去」國家「軟支持」不可或缺》的文章指出:「翻譯境外法律應當是一項公共服務,大部分企業對此無能為力。要到外國進行投資,至少需要研究當地刑法、商法、勞工法和民法在內的十多部法律。目前內地除對歐美少數國家的少數法律有中譯本外,對於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的法律,都沒有中譯本,基本上要靠企業自己進行翻譯。」 文中列舉多個例子,說明中國公司在境外經商時,常因理解當地法律條文不周,而誤觸法網。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講師 梁峻朗  …

《太陽的後裔》見「神譯」

文匯報 2016年6月29日 《太陽的後裔》見「神譯」 在傳譯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往往提出困惑:傳譯最終應取得怎樣的效果?最近熱播的韓劇《太陽的後裔》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討論素材。 劉時鎮「改編」後孩子印象更深在《太陽的後裔》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男女主角特戰部隊海外派兵組組長劉時鎮和海星醫院外科醫生姜暮煙先後來到硝煙彌漫、疾病蔓延的烏魯克。為了向該地區的小朋友們傳授簡單的衛生知識,姜暮煙請大尉劉時鎮暫時充當傳譯員,幫助她和小朋友們溝通。具體談話內容和傳譯(已翻譯為中文)如下:姜暮煙:舔這些東西會肚子痛的,以後絕對不要舔這些,知道嗎?跟姐姐拉鈎。 劉時鎮:舔這些就開槍打你們。(孩子們大笑) 姜暮煙:吃飯前一定要洗手。 劉時鎮:吃飯前不洗手也開槍打你們。(孩子們大笑) 從上面這個片段中我們發現傳譯員並未完全根據講者講話內容翻譯,而是對其進行了「改編」,擅自誇大了不注意衛生的後果。當然編劇這一段可能有塑造人物性格的考慮。 就傳譯效果而言,這些食不果腹的小朋友可能會對傳譯員誇張的表述印象更為深刻,從而對衛生問題有所注意;也可能孩子們對此只是一笑置之,他們知道大尉叔叔當然不會真的開槍打他們。 「意義一致性」為首要 雖然這是個虛構的場景,卻很值得我們深思。在傳譯實戰中,我們固然希望傳譯可以達到講者期待的效果,期望聽眾能通過傳譯理解講者的講話目的,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傳譯員並不能舉着「效果至上」的大旗,對講者的講話進行隨意改編,sense consistency (意思的一致性)仍是傳譯的首要準則。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助理教授王紅華博士  …

脫歐後話「譯」海風波

文匯報 2016年7月13日 脫歐後話「譯」海風波 英國脫歐公投塵埃落定,往後如何落實,還看下任首相。 脫歐公投醞釀多時,英國翻譯業界意向如何?根據英國翻譯公司協會(Association  of  Translation Companies)公投前的調查,近九成的業內人士認為英國應該留歐。 英語言業界憂生意流失 過半的受訪語言服務公司表示,超過三分之一的收入來自歐盟國家,自然不想脫離這個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上述協會2015年的研究顯示,英國語言業界的生意總額超過10億歐元,僱用逾12,000人,是全球三大語言服務市場之一。 英國業界擔心,英國脫歐後,與歐盟成員國貿易時,關稅會提高,生意流失。 其次,歐盟成員國間勞動人口可自由流動,業界擔心選聘譯員會沒以往般容易。現時許多翻譯服務都要求譯入語須是譯者的母語,不時需從歐盟國家招聘,好些在英國工作的譯者都不是英國公民。 地位或削弱 惟仍屬通用語 歐盟官方語言有24種,其實僅官方文件已是個龐大的翻譯市場。英、法、德三語一直有主導地位,是歐盟的工作語言。英國脫歐,法語來勢洶洶,英語在歐盟內的地位或許會被削弱,但不大可能會被取代。畢竟英語是歐洲央行的工作語言,而且根據歐盟民調機構Eurobarometer的數據,英語仍是歐盟工作單位內最常用的語言,亦是許多歐盟官員之間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 歐盟官方組織以外,歐洲語言服務市場有哪些業務範疇呢?歐洲語言業界協會(European  Language Industry  Association)本年初發問卷訪問歐洲業界,發現法律服務需求最殷切,其次是製造業、金融服務和生命科學。 另外,調查亦發現,受訪公司廣納電腦輔助翻譯工具。回覆的公司中,只有7%沒有使用任何電腦輔助翻譯工具,近70%的公司使用付費的線下工具。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講師 梁峻朗先生  …

幕前運動員 幕後傳譯員

文匯報 2016年9月7日 幕前運動員 幕後傳譯員 里約奧運才剛落幕,大家仍在回味幕幕精彩畫面,2020年東京奧運奧組委已開始招募義工。奧運義工除了要對運動項目有基本認識外,還須至少能操一種外語。7所日本專研外語的大學下月在千葉縣合辦為期4天的訓練營,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可見日本政府相當重視東京奧運。 奧運有3種官方語言:英語、法語和主辦城市的官方語言。所以,里約奧運的第三種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根據奧林匹克憲章內有關語言的規定,國際奧委會的會議須附有法語、英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和阿拉伯語的即時傳譯,而如國際奧委會的文件中,英語與法語版本有歧義,則以法語版本為準。 偶有失手 Selfishness變selfies 奧運得以暢順舉行,有賴大量義工協助,他們自行負擔旅費宿費,長時間工作,功不可沒。參與奧運的運動員來自超過200個國家,里約奧組委挑選約8,000名義工,編入語言服務組,負責筆譯口譯,翻譯逾30種語言。 但即時傳譯困難之處,連專業譯員也難免偶有失手。網?K International記錄了一句是次奧運的誤譯,相當有趣。國際奧委會主席湯馬斯.巴赫(Thomas Bach)在開幕禮致辭時,用英語講到We live in a world where selfishness is gaining ground,但譯成西班牙語在委內瑞拉一家電視台播出時,意思卻變成We live in a world where the selfies are everywhere。「自私」 譯成 「自拍」,相當尷尬 ,但巴赫的英語,帶相當重的德語口音,時間緊迫,一時誤聽,還可諒解。 電話傳譯可救急 除留在選手村,運動員也會外出,難免有時會言語不通,而傳譯員又不可能24小時隨行,怎麼辦呢?其中一個解決辦法是電話傳譯(telephone interpreting)。這是種遠程傳譯服務,好處是相對不受時間、空間和語種限制,較容易找到可勝任的譯員。如遇上突發情況,更可緩燃眉之急。 月初一名中國遊客到德國旅行時,財物遭竊,卻因言語不通,被誤作難民,送到300公里外的難民營,直至當地紅十字會察覺該名遊客一身光鮮,有異於一般難民,才頓然起疑,找當地中國餐館幫忙,勉強解決。雖走了300公里冤枉路,但總算可繼續旅程。遇上這種情況,電話傳譯可讓你省卻不少時間,甚至助你脫險。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講師 梁峻朗  …

護港文化語境優勢

文匯報 2016年9月21日 護港文化語境優勢 翻譯是文字轉移,但並不是搬字過紙,所以機器翻譯還得人手編輯。我常常說翻譯是選擇,比方說,字典提供眾多的解釋,在芸芸解釋之中,哪一個最適合譯文的需要,就要譯者作出選擇。 含意識形態 如「廚房」關係階級 那麼,靠什麼選呢?答案是語境。有語言的語境和文化的語境:前者可以學習,學好語法,熟悉句式和字的歧義、引申義等等,持之以恒,自然會進步;後者就頗為抽象,包括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這些都不容易掌握。 當然,多點接觸,盡量吸收文化知識也是一條途徑,但更多的是潛意識的,這與背景、接觸、成長,甚至因子有關係,也可以與民族性相連。 英語社會的廚房是一個家庭的心臟地帶,家庭成員的關係通常就在那裡建立。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名劇《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其中關鍵的場面都在廚房發生,母親常駐廚房,扮演一個緩衝父子衝突的重要角色。英國電視劇《樓上樓下》(Upstairs  Downstairs)和《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的廚房承載眾多傭人的命運,雖然與樓上的主人一族分隔為兩個世界,但廚房的一切,都與樓上的世界息息相關。 「岳母大人」華受尊敬北美憎厭 又如岳母大人,在中國人的世界裡是一個備受尊敬的人物,但在北美的社會卻往往卻是神憎鬼厭的人物,通常都非常霸道,每次出現,都令人有避之則吉的感覺,所以在北美就產生了很多諷刺岳母大人的笑話。這些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空白,比語言的差異更不容易掌握,往往為翻譯帶來不少困難。 在翻譯的訊息傳達過程中,譯者是中介者,除了要理解原文的語言和文化之外,還要懂得怎樣把譯文包裝,使譯文易於消化和理解。我常常說,最終用家(譯文使用者)是翻譯重要的考慮。因此之故,譯者也要了解譯文的社會,從譯文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避免語言和文化的碰撞和矛盾,也就是上面談到譯者對語境的觸覺。 10年內恐遭內地趕上 香港曾經有一百多年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長期與西方世界接觸,比起內地和台灣,港人在熟悉文化語境方面自然較有優勢。香港的譯者,應該更懂得如何減少某些因為語言和文化差異產生的錯誤,同時也明白需要增添譯文的接受性。內地愈來愈西方化,香港的文化語境優勢不知道可以維持多久。我估計大概不出10年,內地譯者的語言和文化水平就會迎頭趕上。香港應該掌握現有的優勢,盡量發展翻譯教育和翻譯產業,而政府在這方面,也應該要大力支持,千萬不要錯失利用翻譯優勢的時機。   恒生管理學院常務副校長及翻譯學院院長 方梓勳教授…

創新香港的大學教育

星島日報 2016年10月17日 創新香港的大學教育 在這個最沒有創意的事情就是叫人發揮創意的年代,大學究竟有沒有向創意出發?香港的大學與其爭世界排名,不如想想怎樣可以更加創新,為香港開新路。 首先,以今日的科技,通過手機已經可以收看五花八門的影片,甚麼都可以從互聯網世界學得到,不用上學,自主學習,遲早是常態,著名大學如麻省理工、耶鲁、哈佛早已推動網上學習,内地的交通大學更推出網上公開課程,再舉行認證考試給予學分,學生可以提早畢業。香港的大學可以做的很多,卻沒有發展出一個格局來,今天一般大學生的學習模式,跟我輩三十年前沒有多大分別,除了黑板改為投影機外,遠遠落後於科技發展,不知何時才有更像樣的虛擬班房、綫上學習。 大學價值觀單一 扼殺人才 其次,由於大學是課程本位,課程為了把自己發揚光大,彰顯其學術地位及貢獻,容易小題大作,甚麼都要獨立開科,結果是甚麼學科也要修讀最少四年才可畢業,學生被捆綁於套餐式課程中,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至於大學裏所謂學術定義同樣狹隘,普遍是人文學科的地位較低, 音樂、舞蹈等體藝學科靠邊站,廚兿等更不是學術,只是興趣小組和粗活,大大影響整個社會生活質素的人,社會卻給予低等的報酬,以前說腦體倒掛,今天是另一個極端。大學過於重視學歷,沒有博士學位便給看扁,同樣將一些有識有能之士拒於大學門外,學生難以獲益。由於大學的價值觀單一,扼殺了多少天賦人才,社會變得更加貧乏。 再者,大學太依賴公開標準考試取錄學生,沒有給不同年齡、背景人開放更多更廣的入學途徑,也鮮有給不同學科制訂不同的入學評核方法,以選拔更合適的學生,同樣是浪費了人才和時間。 大學和社會固然互相影響,例如學歷膨脹,很多根本毋須具備大學學位才勝任的工作,要大學畢業生才可申請,浪費了資源,種種問題,需要大學和社會各界一同整理。主理大學教育者,請發揮創意,帶頭改革大學,改革社會。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助理教授李劍雄博士  …

晚清英漢《西藥大成》見前人專業

文匯報 2016年10月5日 晚清英漢《西藥大成》見前人專業 晚清翻譯活動是西學東漸的重要一環,其中江南製造局翻譯館貢獻良多。譯館1868年設於上海,翻譯大量西方科技著作,涵蓋天文及數理化等領域。本文以藥學譯著《西藥大成》為例,概論當時醫藥翻譯的特色。 據《西藥大成》凡例所言,原文主要據羅伊爾(J. F. Royle,1798­1858)及海德蘭(F. W. Headland,1830­1875)1867年在倫敦出版之《A Manual of Materia Medica and Therapeutics》(《藥物學及治療學指南》)第五版。此書討論不同動植物及礦物藥品,說明性質及功效,譯本共10卷。 洋人口譯 華人筆錄 《西藥大成》由傅蘭雅(John Fryer,1839­1928)及趙元益(1840­1902)共同翻譯,前者為英國傳教士,後者為江蘇人,精通醫術。中西譯者合譯為翻譯館常見工作手法:原文由洋人口譯,華人筆錄,二人討論內容,潤飾譯文。此舉大抵讓雙方互補中西技術知識及語言之不足,確保翻譯不悖於原文,表達手法切合國人所需。 術語是翻譯此書之一大挑戰。書中涉及化學術語及動植物名詞,中文倘無對應用語,譯者則以不同方法填補空白。比如說化學元素,譯法與今天相似。如hydrogen(氫)譯作「輕」,carbon(碳)作「炭」,oxygen(氧)則作「養」。不過化學式今天不作翻譯,當時卻悉數譯為漢字。如水為H2O,譯本為「輕二養」;蔗糖為C12H22O11,譯文則是「炭一二輕二二養一一」。 動植物學名 音義譯兼有 譯文也常見音譯法。如Acidum Benzoicum(benzoic acid苯甲酸)譯作「徧蘇以酸」,而glycerinum(glycerol甘油)譯作「各里司里尼」。又如原文中動植物學名採雙名法,先為屬名,後為種本名或種加詞;譯文則音譯前者,意譯後者,並且前後互換。例如原文R. Flammula(Ranunculus fammula,乃毛茛屬植物),譯文為「小火焰形.辣能古魯司」。 譯者還會提供補充資料,令譯本更完備。按凡例言,英文原書載有百餘張繪圖,譯者認為不足,故參考西方植物學字典,繪圖增加了一倍多,方便讀者認識中國不常見的植物。若原書有誤,或有其他觀點,譯者則另加註解,其謹慎可見一斑。 從《西藥大成》翻譯可見,儘管晚清英漢科學語言差別甚多,譯者仍秉持認真專業的翻譯態度,堪為後世楷模。同時不難看到,翻譯技術文本,除語言技巧外,譯者若能掌握技術知識,當有莫大裨益。   恒生管理學院商務翻譯課程總監 蕭世昌博士  …

交替傳譯有技巧

文匯報 2016年10月19日 交替傳譯有技巧 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是兩種最為常見的傳譯模式,根據國際會議口譯譯員協會(AIIC,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ers),交替傳譯是最為「莊嚴」的傳譯模式,廣泛應用於各種國際場合,如外交會晤、商務談判、記者招待會等等。 在交替傳譯中,傳譯員並不像在同聲傳譯模式那樣身處同傳廂或同傳室,做一個隱形人,而是在傳譯現場,和演講者一起面對觀眾。在演講者講完一段之後,傳譯員要即刻譯出此段。因此,傳譯員要具備良好的公開演講技巧,如眼神、姿態和手勢等。 眼神接觸 姿態端正 傳譯員與聽眾可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傳譯員可以將目光掃過不同方位的聽眾,以加強和聽眾的溝通,但眼神不能飄忽不定,必須要傳遞出一個自信的形象。在進行眼神交流時,要注意不同國家的文化禁忌。 無論是坐姿還是站姿,傳譯員必須要姿態端正。站立時,兩腿不要交叉,坐下時,也不能翹腿和晃腿。傳譯員必須體現出一個專業的工作姿態,協調好文件、筆記本、麥克風等的擺放位置,不能出現轉筆等小動作。 慎用手勢 勿喧賓奪主 手勢是成功的公開演講的一個重要部分。有時候手勢可以成為一個人的特色或者代名詞,如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招牌性手勢­­默克爾菱形。一個成功的演講者往往有非常豐富的手勢。手勢除了可以增強演講的力度,也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觀點和態度。 最近比較熱門的美國總統選戰中,唐納德.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頓的手勢各有特色,特朗普雙手掌心向外的手勢表示發出警告以及指着別人的手勢,希拉里把手放在心臟上的手勢則體現了一種下意識的真誠。 然而對於傳譯員而言,手勢的使用需要謹慎。因為傳譯畢竟有別於公開演講,傳譯員的風頭不能蓋過演講者。傳譯員可適當使用一些手勢,但不能過多,否則會喧賓奪主。 手勢不能太過誇張,如類似特朗普的那種雙手亂舞的手勢,讓人有手舞足蹈的感覺,應盡量避免使用。 除以上幾點外,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演講技巧,如音調不能過高、語速不能過快,要有良好的節奏等等。掌握了這些演講技巧會有助於我們提供專業、優質的傳譯服務。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助理教授 王紅華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