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Author archives:

Found in Translation: Common Mistakes in English Usage

STFL Public Lecture – Found in Translation: Common Mistakes in English Usage Mr Lawrence Leung, Senior Lecturer of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delivered a public lecture entitled “Found in Translation: Common Mistakes in English Usage” on 21 May 2022, which was the second public lecture on common mistakes in language use in…

【恒大譯站】句式明顯差異大 中英分句一樣難

文匯報  2022年5月23日 【恒大譯站】句式明顯差異大 中英分句一樣難 我們分析中英對照的語料時,有時想找出英漢語的對應語義單位,一般首先遇到的一個困難,是如何把篇章分成便於分析的單位。中英文分段方式不一樣,這不難理解,稍為考察一下中英文報章便可略知一二。但以段落作為仔細分析的單位,一般太大了,不利分析,除非想要分析篇章的文步。只考察如詞組和詞等較小的語言單位,卻一般不足以考究各種語言詮釋人類經驗的規律,所以很多時候第一層分析單位是句。 然而,中英文的分句方式明顯差異很大,而且不易理解。這裏中文句子的定義是以句號分隔的單位,英文則用句點。一般的講法是中文句子比英文長,因為英文句子有只能帶一組帶時式的動詞詞組的限制,中文卻沒有,反而有所謂流水句的特色。有些中文語法分析會用某種英語的拆句方式,即是句(sentence)和子句(clause)。句以句號分隔;複句由子句組成,逗號分隔。 不過,用這種方式看中文其實不太合理,而且十分困難,只要我們看看稍舊的文章,便會察覺中文的「句」有太多「子句」了。細看之下,可能一個四字詞的資訊量已經等於兩句子句。用這種方法,會有形形色色的類似問題。其實這樣分析英語句子,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只不過沒那麼明顯。 另一種分析方法來自系統功能語法,當中句子的觀點並沒有子句 (clause)和句 (sentence)的分別,只有句(clause)和句群(clause complex)的差異。Sentence的概念還是有的,但這只是書寫文字的慣例,並不是語言本身的固有規律。 其實這不難理解,只要看看現在大家用手機打信息、在論壇留言時的規律便知道,只用空格分隔,不用標點,因為這更貼近口語,只用不同時長的停頓分隔。從語言分析角度看,第一種方式仍很主流,因為第二種分句方法要很多人力處理,不利大量自動化的語料分析。 然而,這有時候會令我們誤解某些語言的本質,所以分析口語語料還是很重要。我們每天大部分時間用語音溝通,加上我們往往低估了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這會使學生能寫文章,但與人談不上幾句。科技進步了,現在收集、處理、分析口語語料比從前容易得多,或許也可令我們更了解語言的本質。 現代文字或多或少是表語(logographic)符號,不純粹表音(phonographic)或表意(ideographic)。常見的表意符號有「嚴禁吸煙」的標誌,由一個表形(pictographic)符號(香煙)和一個表意符號(圓形加斜線)組成,往往分別塗上兩種顏色。我們理解這個符號時,不經語言;純表音符號有國際音標(IPA),當中每個符號代表一種音質。但我們理解文字時,大部分情況都是必經語言的。 梁峻朗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講師…

【恒大譯站】傳譯筆記 量體裁衣

文匯報  2021年3月1日 【恒大譯站】傳譯筆記 量體裁衣 筆記在傳譯中起著一個怎樣的作用?我們應該如何去記筆記呢?這是傳譯員訓練時一個經常探討的話題,亦有翻譯學者專門著書討論。在學生譯員中,往往有著關於傳譯筆記的各種誤區,並因此影響了其傳譯的質素。 筆記VS記憶 第一個存在誤解的,往往是筆記和記憶的關係。如果是很短的交替傳譯,確實有時不需要記筆記,也可以將信息完整地傳遞出去。如果是長的交傳,就的確需要筆記的幫忙了,畢竟能過耳不忘的神人是很少的。 正如俗語所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些屬於事實類的信息,比如數字等,最好寫下來,不然很容易搞錯。但是,筆記只是起一個輔助的作用,很多信息是存儲在我們的短期記憶系統內,筆記能幫助我們去找回這些信息。而這一點恰恰是很多學生譯員搞混的。他們往往將筆記變成了聽寫,他們的筆記是非常完整的,你可以見到完整的單詞,甚至整個句子。這對於傳譯其實是有害而無益的。傳譯是一個聽、寫、譯相結合的過程,重心應該放在對於源語信息的理解之上。所以,專業譯員和學生譯員筆記的一個區別往往在於學生譯員的筆記很完整、很豐富。而專業譯員的筆記很不完整,也許你只會見到一些線條和符號,很少會見到完整的單詞。 共性VS個性 傳譯筆記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簡單而言,要盡可能的使用縮寫,避免使用完整的詞,要豎向而記,使用段落標記以提醒自己一個意群的結束,並靈活運用線條、箭頭以及設計和使用符號。在筆記的兩邊或者一邊留有空白,以便補充信息或者添加箭頭等。 然而,筆記也是非常私人化的。如果我們去看別人的筆記,可能會一頭霧水,而講解自己的筆記又可以頭頭是道。比如,每個人對符號的運用和設計,是會有所不同的。我們要使用能夠對自己產生聯想意義的和熟知的符號。舉例而言,如果你是遊戲迷,不妨可以考慮將一些遊戲詞彙融入筆記,比如用GG (game over) 來指代一件事情的完結或者失敗,WP (well played) 來說明工作或者任務完成的很好。如果你是網絡迷,很多網絡用語可以供你使用,比如你可以用484來表示困惑或者生氣、用siu4來表示extremely funny 等。這些你熟知的詞彙容易給你產生相關的聯想,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出真知,怎麼樣去設計和開發出適合自己的傳譯筆記體系需要大家不斷去摸索及試驗。 王紅華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助理教授…

MA Programme Admission Talk

MA Programme Admission Talk Register here *The confirmation email with Zoom meeting link will be sent one day before the talk.…

[STFL Public Lecture by Dr. Daniela Cecutti] Dante’s Divine Comedy in Art

[STFL Public Lecture by Dr. Daniela Cecutti] Dante’s Divine Comedy in Art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public lecture entitled “Dante’s Divine Comedy in Art” was delivered by Dr Daniela Cecutti on 25 February 2022. Dr Daniela kick-started the lecture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lifetime achievements of Dante Alighieri. He was…

STFL Public Lecture – CAT Education@HSUHK

STFL Public Lecture – CAT Education@HSUHK Dr Siu Sai Che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STFL) and Programme Directors of Bachelor of Translation with Business (Honours) and MA in Translatio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Programmes, delivered a public lecture entitled “CAT Education@HSUHK” on 24 February 2022.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AT) plays an increasing…

Iran, Hong Kong SAR, and the Future

HSUHK Consul-General Lecture Series Public Lecture by Consul-General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in Hong Kong and Macao Iran, Hong Kong SAR, and the Future Mr. Alireza Esmaeil Zadeh, Consul General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in Hong Kong and Macao, delivered on 20 January 2022 an online public lecture entitled “Iran, Hong…

【恒大譯站】原文譯文雖共通 仍有空間作改動

文匯報 2022年1月10日 【恒大譯站】原文譯文雖共通 仍有空間作改動 翻譯同樣地是二度傳訊,它的本體就是語言文字。作為衍生意義的符號,語言文字比事物更不具像,本身不擁有意義 ─ 意義是通過人的思維而衍生的製成品。正因為如此,意義的不穩定容易產生變化,造成所謂歧義,問題就出現了。在翻譯過程中的詮釋者,包括作者、譯者和最終用家的讀者,三者都有解釋的權利和任務。如果我們在加上贊助者(patron)、編輯和其他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因素的左右和操控,意義便變得更為複雜,甚至糾纏不清。從這個角度再回看所謂客體的原文,其絕對等值的可能與否實在值得懷疑。如此一來,翻譯是否可以有意義地進行?或者,翻譯究竟有沒有可能?與本體的真實性值得懷疑的同時,我們也不可能絕對否認在認知本體的過程中共通性的存在,否則訊息傳播根本不可能發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無法進行。共通性或多或少,以至詮釋的差異和浮動,則視乎訊息接收者的社會、文化和其他背景而有所不同,而翻譯的可能性也就是建基於共通性,所謂約定俗成,一定程度上不可或缺。從這個角度去看創譯,既然原文和譯文雖然具有共通的地方,但二者意義卻不穩定,就賦予譯者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去創造、改動或增減。正如現代藝術家脫離本體,譯者也有權利從原文重新出發,進行創譯,其實這就是當代翻譯的取向。至於能否發展為各種不同的翻譯派別,甚至產生的譯作可以成為別具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例如晚清時期嚴復的《天演論》和林紓的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等,都有不少創作成分,都公認為我國文學古典。 我們要說明的是作為客體的原文,並非神聖不可侵犯。翻譯很大程度以應用為目標,傳訊的工作完成了,也滿足了譯者和贊助者的要求,翻譯也就功德圓滿。這裡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改動原文的問題,究竟有沒有尺度?那是要看不同的應用因素,語篇類別也很大的關係。權威性較高的文本,創譯的容忍度相對較低,例如聖經、政治人物的語錄、法律條文等。雖然如此,譯文意義的穩定性也不是百分之一百,例如聖經需要詮釋學解決經文的爭拗,法律條文也要律師和法官解釋才可定案。實用程度高的文本,例如廣告和其他市場推廣的譯文,便需要和可以容忍較高程度的創譯,這就符合翻譯的目的論Skopos Theory以實用為目標和取向的主張。很多語言服務公司現在也標榜創譯的服務,尤其是在全球一體化的市場中,創譯可以因應不同地方的需要,針對客人的文化和習俗進行本地化,加強商品的吸引力,使他們成為「快樂的顧客」(happy customer)。另一方面,為了方便互聯網上的搜尋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通過創譯改動原文,對廣告效益和建立品牌都帶來好處。 香港宜家Ikea最近推出的環保廣告便是一個創譯的很好的例子: Come on, let’s save the world together~ 唔好喇⋯唔好再倒轉地球喇(痛苦掩耳)乖,我哋一齊救救地球啦,好嗎~ 中文廣告採用本地化的粵語,不但「加鹽加醋」,隱晦地引用城中熱播的《倒轉地球》,戲謔的語氣又有點像「阿媽教仔」, 據說很受網民「受落」。 這類創譯的例子很多,有機會再談。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 方梓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