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November 2023 Engaging in Collaborative Endeavours: A Visit from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o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n 28th November 2023, senior representatives from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ISU) paid a visit to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SUHK). They were warmly welcomed by Prof. YV Hui, Provost…
文匯報 2023年12月12日 【恒大譯站】善用翻譯科技 協助醫藥譯者 醫藥翻譯是重要的專業翻譯活動,不僅幫助不同語言背景的醫護人員與病人進行溝通,還能夠促進醫學資訊的跨語言共享和交流,加強國際合作,以便應對全球公共衞生領域千變萬化的形勢。 然而,醫藥翻譯面臨着許多挑戰。醫學術語複雜,文本類型繁多,從一般健康資訊到政策文件,再到技術性的醫學論文和報告,譯者需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 此外,醫學領域不斷發展和創新,翻譯人員也要及時掌握最新的用語,以便準確傳達原文內容。 要提升醫藥翻譯的效率,善用翻譯科技是方法之一。現時應用於醫藥翻譯的工具包括電子醫學辭典、醫學數據庫、翻譯記憶庫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處理醫學術語,查找相關背景資訊,甚至提供翻譯過的內容,節省重複工作。 倡設綜合平台便利檢索 目前的工具有以下兩點值得注意。首先,我們可以加強不同工具之間的整合,使用者不必頻繁切換工具即可獲取所需資訊。其次,我們可借助大型語言模型等最新科技,提升翻譯體驗。 在此背景之下,筆者提出了「英漢醫藥綜合翻譯平台」。此平台一方面整合醫藥翻譯相關的電子資源,涵蓋中西醫學領域,方便譯者檢索資料;另一方面運用人工智能模型,自動生成譯文初稿,供專業譯者參考或進一步編輯,提升翻譯速度和準確程度。 這個平台的特色之一是提供多個翻譯選項,讓譯者進行對照和比較,以便選取最佳版本,或者將它們組合為新的譯文。以下是取自衞生署新聞公報的原文例句,電腦提供了三個譯本供用戶參考: 茄科生物鹼能引致抗膽鹼能病徵,包括視力模糊、口乾、頭暈,以及神志不清,嚴重可導致死亡。 1. Solanaceous alkaloids can cause anticholinergic symptoms such as blurred vision, dry mouth, dizziness, and confusion, which can be severe enough to lead to death. 2. Blurred vision, dry mouth, dizziness, and confusion are among the anticholinergic symptoms caused by solanaceous alkaloids,…
6 October 2023 Tea Gathering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On October 6, 2023, in a late afternoon, a delightful tea gathering was organized for students of the Master of Arts in Translation (Business and Legal) and Master of Arts in Translatio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Programme and teachers…
12 September 2023 Visitors from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ollowing a visit in 2018, another group of stud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led by Prof Karen Cha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paid a visit to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of The Hang Seng…
文匯報 2023年9月19日 【恒大譯站】拗口詞語結構 不可隨便省略 你知道確定性和可信性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嗎?筆者以此問作開篇其實沒有確實的意思,只想說明這樣的結構有多拗口。 「性」字用作後綴語素的濫用情況十分常見,也有不少文章提及,但要清楚論述哪些情況屬必要、哪些情況屬可避免則不容易。中文裏的「性」用作後綴語素,源於一些構詞廣泛使用派生變化(derivational morphology)的歐洲語言,尤其是英文。派生變化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在詞首或詞尾加上一些語素(語言的最小語義單位),以改變詞語的詞性(word class/part-of-speech),就如從magic(名詞)變成magical(形容詞)再變成magically(副詞)。這些詞語該否分別譯作魔術、魔術性、魔術地? 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彼此接觸,進而語言互相影響繼而演變,其實自然不過。尤其是引用從外語而來的術語時就更難避免使用這類結構,因為術語往往是詞組,譯成中文時把其變成句子,很多時候會不便表達,也可能有違原意甚至衍生歧義。例如若不把structural change譯作「結構性轉變」(而譯作「結構上轉變」),不把cyclical change譯作「周期性轉變」(而譯作「定時反覆轉變」),讀者可能會誤解原意,不知道這是在引用經濟學術語。那直接把「性」字省略又如何?有時候是可以的,但「性」字間隔定語和中心語的功能有時又不可略去,例如systemic risk「系統性風險」、provide a one-off subsidy「發放一次性津貼」。若只譯作「系統風險」、「發放一次津貼」,實是另有所指。 然而問題是,這種語彙化的語言現象已廣泛見於一般日常的語言使用,使語義愈見含混,令人摸不着頭腦。下文引用一些例子,跟大家考察一下這些用法是否必要。 原文:Companies in general have a sense of uncertainty. 譯文一:企業普遍感到存在一種不確定性。 譯文二:企業普遍認為前景不明/難料/難測。 原文:The company strive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dequ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譯文一:公司致力確保有關資訊的準確性、足夠性和可靠性。 譯文二:公司致力確保有關資訊準確、充分、可信。 原文:The company will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xpanding the existing facilities. 譯文一:公司會探討擴建現有設施的可行性。 譯文二:公司會探討擴建現有設施是否可行。(但feasibility study要用作名詞就難免譯作「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