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Category Archives: Uncategorized

Found in Translation: Common Mistakes in English Usage

STFL Public Lecture – Found in Translation: Common Mistakes in English Usage Mr Lawrence Leung, Senior Lecturer of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delivered a public lecture entitled “Found in Translation: Common Mistakes in English Usage” on 21 May 2022, which was the second public lecture on common mistakes in language use in…

STFL Public Lecture – Fitness in Translation (FiT)

STFL Public Lecture – Fitness in Translation (FiT) Mr Piers Kuan, Lecturer of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STFL) delivered an online public lecture entitled “Fitness in Translation (FiT)” on 26 April 2022.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his successful personal experience of getting fit 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Mr Kuan said that both…

【恒大譯站】句式明顯差異大 中英分句一樣難

文匯報  2022年5月23日 【恒大譯站】句式明顯差異大 中英分句一樣難 我們分析中英對照的語料時,有時想找出英漢語的對應語義單位,一般首先遇到的一個困難,是如何把篇章分成便於分析的單位。中英文分段方式不一樣,這不難理解,稍為考察一下中英文報章便可略知一二。但以段落作為仔細分析的單位,一般太大了,不利分析,除非想要分析篇章的文步。只考察如詞組和詞等較小的語言單位,卻一般不足以考究各種語言詮釋人類經驗的規律,所以很多時候第一層分析單位是句。 然而,中英文的分句方式明顯差異很大,而且不易理解。這裏中文句子的定義是以句號分隔的單位,英文則用句點。一般的講法是中文句子比英文長,因為英文句子有只能帶一組帶時式的動詞詞組的限制,中文卻沒有,反而有所謂流水句的特色。有些中文語法分析會用某種英語的拆句方式,即是句(sentence)和子句(clause)。句以句號分隔;複句由子句組成,逗號分隔。 不過,用這種方式看中文其實不太合理,而且十分困難,只要我們看看稍舊的文章,便會察覺中文的「句」有太多「子句」了。細看之下,可能一個四字詞的資訊量已經等於兩句子句。用這種方法,會有形形色色的類似問題。其實這樣分析英語句子,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只不過沒那麼明顯。 另一種分析方法來自系統功能語法,當中句子的觀點並沒有子句 (clause)和句 (sentence)的分別,只有句(clause)和句群(clause complex)的差異。Sentence的概念還是有的,但這只是書寫文字的慣例,並不是語言本身的固有規律。 其實這不難理解,只要看看現在大家用手機打信息、在論壇留言時的規律便知道,只用空格分隔,不用標點,因為這更貼近口語,只用不同時長的停頓分隔。從語言分析角度看,第一種方式仍很主流,因為第二種分句方法要很多人力處理,不利大量自動化的語料分析。 然而,這有時候會令我們誤解某些語言的本質,所以分析口語語料還是很重要。我們每天大部分時間用語音溝通,加上我們往往低估了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這會使學生能寫文章,但與人談不上幾句。科技進步了,現在收集、處理、分析口語語料比從前容易得多,或許也可令我們更了解語言的本質。 現代文字或多或少是表語(logographic)符號,不純粹表音(phonographic)或表意(ideographic)。常見的表意符號有「嚴禁吸煙」的標誌,由一個表形(pictographic)符號(香煙)和一個表意符號(圓形加斜線)組成,往往分別塗上兩種顏色。我們理解這個符號時,不經語言;純表音符號有國際音標(IPA),當中每個符號代表一種音質。但我們理解文字時,大部分情況都是必經語言的。 梁峻朗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講師…

【恒大譯站】傳譯筆記 量體裁衣

文匯報  2021年3月1日 【恒大譯站】傳譯筆記 量體裁衣 筆記在傳譯中起著一個怎樣的作用?我們應該如何去記筆記呢?這是傳譯員訓練時一個經常探討的話題,亦有翻譯學者專門著書討論。在學生譯員中,往往有著關於傳譯筆記的各種誤區,並因此影響了其傳譯的質素。 筆記VS記憶 第一個存在誤解的,往往是筆記和記憶的關係。如果是很短的交替傳譯,確實有時不需要記筆記,也可以將信息完整地傳遞出去。如果是長的交傳,就的確需要筆記的幫忙了,畢竟能過耳不忘的神人是很少的。 正如俗語所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些屬於事實類的信息,比如數字等,最好寫下來,不然很容易搞錯。但是,筆記只是起一個輔助的作用,很多信息是存儲在我們的短期記憶系統內,筆記能幫助我們去找回這些信息。而這一點恰恰是很多學生譯員搞混的。他們往往將筆記變成了聽寫,他們的筆記是非常完整的,你可以見到完整的單詞,甚至整個句子。這對於傳譯其實是有害而無益的。傳譯是一個聽、寫、譯相結合的過程,重心應該放在對於源語信息的理解之上。所以,專業譯員和學生譯員筆記的一個區別往往在於學生譯員的筆記很完整、很豐富。而專業譯員的筆記很不完整,也許你只會見到一些線條和符號,很少會見到完整的單詞。 共性VS個性 傳譯筆記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簡單而言,要盡可能的使用縮寫,避免使用完整的詞,要豎向而記,使用段落標記以提醒自己一個意群的結束,並靈活運用線條、箭頭以及設計和使用符號。在筆記的兩邊或者一邊留有空白,以便補充信息或者添加箭頭等。 然而,筆記也是非常私人化的。如果我們去看別人的筆記,可能會一頭霧水,而講解自己的筆記又可以頭頭是道。比如,每個人對符號的運用和設計,是會有所不同的。我們要使用能夠對自己產生聯想意義的和熟知的符號。舉例而言,如果你是遊戲迷,不妨可以考慮將一些遊戲詞彙融入筆記,比如用GG (game over) 來指代一件事情的完結或者失敗,WP (well played) 來說明工作或者任務完成的很好。如果你是網絡迷,很多網絡用語可以供你使用,比如你可以用484來表示困惑或者生氣、用siu4來表示extremely funny 等。這些你熟知的詞彙容易給你產生相關的聯想,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出真知,怎麼樣去設計和開發出適合自己的傳譯筆記體系需要大家不斷去摸索及試驗。 王紅華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助理教授…

MA Programme Admission Talk

MA Programme Admission Talk Register here *The confirmation email with Zoom meeting link will be sent one day before the talk.…

【恒大譯站】留意「意外」聲音 確保不出意外

文匯報  2022年4月25日  【恒大譯站】留意「意外」聲音 確保不出意外  一提及傳譯,無論是外行人還是內行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也許就是語言。確實,語言基本功對於做好傳譯至關重要。對於專業傳譯員而言,熟練掌握兩三門語言甚至更多是非常必要的。不過,傳譯中還有很多語言之外的事,下面來具體聊聊。 在學習傳譯的過程中,同學往往忽視了麥克風的重要性。把講者的意思準確無誤地傳遞到目的語固然重要,但如何傳遞也不能忽視。換句話說,如果傳譯員的聲音含糊不清,或者不斷有噪音出現,也會影響傳譯的質量。 錄下噪音嚇壞人 不過在課堂教學中,即使我們已經提過,只要開了錄音按鈕,大家所講的一切都會被設備自動錄下來,在聽學生的錄音文件時,仍有不少「驚嚇」。比如有時會突然聽到很大的一個噪音、移動椅子的聲音、推移麥克風的聲音,有時還有濃厚的喘氣聲,基本蓋住了傳譯的聲音。還有同學在錄音結束時不經意地真情流露,比如訕笑聲以及「我死了」等感想。 因此,要提高傳譯的質量,我們必須學會和麥克風和諧相處。首先要熟悉你所要使用的麥克風的功能。其次,要控制好你說話時和麥克風的距離,以便清晰地進行傳譯。當然,在進行真正的傳譯工作時,還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什麼感想等事後做反思時再進行分享。 平板筆 嘟嘟嘟 除了麥克風之外,我們還需要留意其他噪音。有一次在學生的測驗錄音中,聽到一陣「嘟嘟嘟」的聲音。「嘟嘟嘟」之後,才聽到學生的傳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到課堂講解、逐個檢查筆記時,又聽到了熟悉的「嘟嘟嘟」,謎團解開了,原來是學生用平板記筆記時,平板筆的聲音。在交替傳譯的測試中,這位同學本應該在講者停頓時,立刻進行口譯,但她還是忙於記筆記,於是「嘟嘟嘟」聲就出現在錄音中。由此可見,在口譯現場,我們還要留意一些「意外」的聲音,才能確保不出意外。 留意麥克風是開着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下的口譯知識中心Knowledge Centre on Interpretation(KCI)關於傳譯員演講技巧的視頻中,提到良好的聲音非常重要。首先要留意,傳譯時麥克風是開着的,並且直接對着麥克風講話。 其次還要注意各種「噪音」(noise),因為這些噪音會透過麥克風傳遞出去,既影響了傳譯又影響了聽眾。因此,在傳譯培訓時,我們就要樹立學生的這一意識。 王紅華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助理教授…

STFL Public Lecture –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Interpreting

STFL Public Lecture –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Interpreting Dr. Anson W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delivered a well-attended public lecture entitled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Interpreting” on 22 March 2022. Dr. Wang kick-started the lecture by sharing some interesting figures with the audience. There…

[STFL Public Lecture by Dr. Daniela Cecutti] Dante’s Divine Comedy in Art

[STFL Public Lecture by Dr. Daniela Cecutti] Dante’s Divine Comedy in Art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public lecture entitled “Dante’s Divine Comedy in Art” was delivered by Dr Daniela Cecutti on 25 February 2022. Dr Daniela kick-started the lecture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lifetime achievements of Dante Alighieri. He was…

STFL Public Lecture – CAT Education@HSUHK

STFL Public Lecture – CAT Education@HSUHK Dr Siu Sai Che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STFL) and Programme Directors of Bachelor of Translation with Business (Honours) and MA in Translatio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Programmes, delivered a public lecture entitled “CAT Education@HSUHK” on 24 February 2022.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AT) plays an increa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