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感情語氣深層次 翻譯軟件難變通

感情語氣深層次 翻譯軟件難變通

文匯報  2020年12月21日

【恒大譯站】感情語氣深層次 翻譯軟件難變通

英國《衛報》月前刊出一篇矚目的文章,題為《A Robot Wrote This Entire Article. Are You Scared Yet, Human?》(本文全篇由機械人執筆,人類是時候膽戰心驚嗎?)文章條理井然,用字不俗,驟眼看來與人手寫作相差不遠。文章一經刊登,互聯網上立刻有五萬八千多次分享,大有洛陽紙貴的氣勢。重要的問題是,機器是否可以取代人手?會否令很多人失去工作?

翻譯也處於同樣的處境。隨着近二十年來的翻譯科技突飛猛進,加上免費的翻譯軟件如Google Translate充斥互聯網,有些目光如豆之輩最喜歡「識少少扮代表」,以為翻譯從此沒有出路,事實是否如此?我們行內的人又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翻譯科技很重要,是一股不能也不應抗拒的潮流,這是無可否認的趨勢。翻譯軟件為我們提供速度、效率和準確性,作為工具,不得不採用,很值得我們的重視和推廣。尤其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和神經機器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的發展,譯文在技術上準繩,加強了翻譯軟件的可靠程度,而且通過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數據使用愈多會變得愈好。一些較為直接的文本,例如天氣報告、科學文章等,都能應付自如。恒大翻譯及外語學院很重視這方面的研發,曾經和香港天文台合作,也首創招股書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和商務文件的電腦翻譯軟件。

翻譯有兩項重要的元素是語言和文化。機器和軟件不懂語言,它們的強項是處理運算和衍生序列,在數據中找出統計性的表達,尤其擅於處理重發模式。例如GPT-3對於語言只能有所謂隧道視覺,了解字詞之間的相關,對於其他影響因素例如推理閱讀等,可能束手無策,亦無從顯示。

人工智能可以非常精確,但在目前的水平來說,還未能處理較深層次的感情關係,而語言很多時是和感情有關的。靈活性和曖昧性是人類語言的本質成分,術語、語法精微玄妙之處,既是術語文學美學範圍,同時也可改變字詞的表層意義。人工智能依賴可預見性(predictability),語言的精妙之處很多時就是在於不可預見,語不驚人死不休,文學上所謂陌生化和創意,單靠人工智能還未能保存原文的意義、語氣、聲音和預設的效果。人腦擅於思考,人類是有感情的動物,這些特性是機器缺乏和未能複製的。所以說,機器的優點是硬能力,缺點是缺乏軟能力。(下文再續)

方梓勳教授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