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如履冰 免錯譯

如履冰 免錯譯

文匯報 2016年3月9日

如履冰 免錯譯

翻譯的第一步是理解原文。這似乎是不言而喻、人人皆知的道理。真的嗎?似乎而已。如果真的人人皆知,錯譯現象就不會那麼普遍了。劣譯的成因大多是譯者拘泥於原文的語言外殼,而錯譯則往往是譯者沒有好好理解原文而造成的。下面試簡單談談理解原文的方法。

如果原文牽涉到較為專門的知識(例如文學、歷史、科學等學術領域,甚至歌唱、書法、陶藝等技藝範疇),譯者最好先學習一下有關的基本知識,再針對原文做重點研究,務求盡量少犯知識方面的錯誤。別以為只有專科性質的文章才會牽涉到專門知識,其實任何文類都有可能包含譯者不懂的事情。「如履薄冰」是譯者最好的心態,「不懂裝懂」是譯者最差的作風。

看上文下理 觀語言規律

不論是否需要研究專門知識,接着的一步才是最重要的,就是緊扣上下文、語言規律、邏輯、常理去理解原文所有內容。「詞無定譯」正是因為每個詞語都必須在上下文的脈絡裡才有具體意思;初學者往往不管上下文說什麼,把某個詞語自己所知的意義硬套進原文去理解,這樣「一詞一譯」而不譯錯只能算是好運氣而已。

翻譯學生一般都聽過上下文的道理,但其餘3個「理解要素」就少人注意了。語言規律指的主要是原文語言的行文慣例和語法,這些規律限制了原文不同部分之間的意義關係;憑藉語言規律,就可以庖丁解牛般拆解原文的意義結構。打個比喻,詞語是線,語言規律就是編織方法。

邏輯常理「照妖」

至於邏輯和常理,則是譯者的思維利器。門外漢常常以為語言功底夠強,加點技巧訓練,翻譯技藝就能手到拿來。殊不知,縝密的思維才是翻譯訓練畫龍點睛的一筆。翻譯學生往往會因為未能按邏輯和常理去仔細思考,結果在譯文裡弄出一些可笑的錯誤,老師不指出來他還不知道呢!

譯者最難看到自己理解錯誤。其實,理解四要素之中,上下文、邏輯、常理就是照妖鏡;譯文中過不了這三關的,大多就是理解有誤的地方。簡言之,譯文不通多是因為理解不對。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講師池威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