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 Category Archives: Our Thoughts on Translation 2017

    第七種語言「入常」不容易

    文匯報 2017年3月22日 第七種語言「入常」不容易 聯合國目前有6種官方語言,即中、英、法、俄、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而中、英、法、俄這4種語言正好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語言,其中又以英語的使用範圍最廣。難怪有人說,某種語言能否成為聯合國的官方語言,主要由政治因素決定。 德國、巴西、印度和日本一直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簡稱「入常」),因為常任理事國可以行使否決權。如果這4個國家成為了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他們的語言順理成章會成為聯合國的官方語言,但現實情況可沒有這麼簡單。 歐盟會議少講德語 先說德語。德國是歐盟成員國中最大的經濟體,德語也慢慢發展成為一種區域性語言,據說中歐就有超過9,000萬人會說德語。然而嚴格來說,德語只是德國、奧地利、比利時和盧森堡的官方語言,而德、奧兩國的代表出席歐盟會議,以英語發言的時間比德語還要多。 那巴西又如何呢?眾所周知,南美洲大部分國家都以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但巴西的官方語言卻是葡萄牙語。巴西既是南美最大的經濟體,也是金磚五國成員之一。 如果有一天,巴西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葡語理應成為聯合國官方語言。 不過各位也許有所不知,全球以葡語為母語的人,約有80%居住於巴西。換句話說,說葡語的人雖然為數眾多,但嚴格來說,葡語只是一種區域性語言,而非國際語言。 印地語非印度人母語 讓我們談談印度吧。印度有超過13億人口,僅次於中國,又是經濟增長率最高的新興經濟體之一,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倘若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官方語言印地語(Hindi)成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也自然不過。 不過大家可知道,印地語雖然是印度其中一種官方語言,但卻並非所有印度人的母語,就像普通話雖然是中國全國通用的語言,卻並非所有人的母語。 最後輪到日本。日語基本上只是日本人的語言,要成為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恐怕比德語、葡語和印地語更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英語說得不錯。他出席某些公開場合時,甚至會選擇說英語而非日語。舉例來說,他曾經在美國國會直接以英語發表演說,而非說日語,再由傳譯員翻譯成英語。看來英語 在國際舞台上的主導地位,其他語言一時間仍難以取代。   恒生管理學院 翻譯學院講師 張敬文博士…

    黑科技與翻譯

    星島日報 2017年1月16日 黑科技與翻譯 黑科技這一詞語源於動漫《全金屬狂潮》,原指超越人類現有知識或科技之上的技術,在現實生活中也可用來指讓人「不明覺厲」的技術或者創新等。不知不覺間,一些黑科技已經滲入我們的生活,翻譯這一項歷史悠久的活動亦受到黑科技的影響。 美國韋弗利實驗室(Waverly Labs)宣佈於今年五月推出號稱為全球首創的智能翻譯耳機「領航者」(Pilot)。「領航者」外觀小巧輕便,與一般無線耳機相似,有紅、黑、白三色,可實時翻譯你所聽不懂的外國語言,如同提供同聲傳譯服務一樣。 目前「領航者」支持的語言包括英語、西班牙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葡萄牙語。韋弗利實驗室計劃於今年夏季至秋季推出更多的語言種類,包括日耳曼語、希伯來語、阿拉伯語、俄語和斯拉夫語、東亞語言和非洲語言。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剛在內地烏鎮落下帷幕。在該次大會上,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展示了搜狗的實時機器翻譯技術。王小川的現場演講不僅由語音轉錄為文字,而且還有實時的英文翻譯提供。搜狗聲稱其語音識別準確率超過九成半,機器翻譯的精準度亦達到九成左右。從使用同傳設備的在場專家反映來看,搜狗的機器同聲傳譯速度似乎比現場的同聲傳譯還要快一點。 科大訊飛亦於去年度發佈會上,推出便攜式「曉譯翻譯機」,可實現中英即時互譯。在這些黑科技的衝擊下,有人聲稱翻譯這一職業日後將不復存在,在未來我們已經不再需要同聲傳譯員了,翻譯耳機或者翻譯機將取而代之。 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有待商榷。人工智能的開發確實在翻譯界描繪出美好的藍圖,亦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但機器取代譯員,言之尚早。翻譯不僅是文字的轉換,亦是文化的交流。在很多層面上,譯員的角色還是不可替代的。不過,譯員的工作模式在未來可能不同,機器進行初步的文字處理,譯員在此基礎上加以校正、潤色等。筆者看來也許會是一番「人機共譯」的景象吧。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助理教授王紅華博士  …

    翻譯推動文化傳播

    文匯報 2017年1月4日 翻譯推動文化傳播 台灣有位高中生會說8種語言,今年參加梁實秋文學獎中譯英組,更取得台灣「文化部」評審獎,成為此獎項最年輕的得主。根據台灣《自由時報》的報道,黃業棠同學為了訓練自己,平日會以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翻譯中文的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美國史丹福大學比較文學系,希望將來能推動文化傳播。 靠練外語有好處 用翻譯學習外語並非新鮮事。一直以來,有人贊同,亦有人批評。反對的人認為外語學習應著重溝通,用翻譯學外語不是個自然的方法,而且翻譯時會用到母語,練習外語的時間會減少,亦會干擾外語學習等等。 支持的人則認為學習外語時加入翻譯練習,會對不同語言之間的細微差別更加敏感。學生做翻譯練習時亦會明白,歷史、文化、社會、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等因素令語言之間很少有完全對應的翻譯。這反而會鼓勵學外語的人多了解異地文化,運用外語時減少依賴母語的形式。筆者認為兩者應該互補,而不是互相排斥。要認識兩種文化的異同,翻譯的確是個好方法。 中埃典籍互譯促兩國交流 中國和埃及元首年初會面,全面落實兩國戰略伙伴關係,共同發表五年實施綱要。綱要中其中一點便是:「雙方對中埃典籍互譯項目取得的顯著進展表示歡迎,敦促兩國有關部門推進該項目,這對在兩國推廣彼此文化、鼓勵翻譯出版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綱要中提到進展顯著,因為典籍互譯從來不是易事。 根據《人民日報》的報道,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2015年出席《第二屆中外出版翻譯懇談會暨一帶一路出版論壇》時表示:「翻譯問題一直是中外文學和文化交流的瓶頸。中國不是沒有好的作家與好的作品,但幾十年來中國作品的譯介由數量非常有限的海外漢學家承擔,即便他們不眠不休也不可能承擔起全面翻譯當代中國優秀文學作品的艱巨任務。」 阿拉伯文與中文之間互譯當然不容易。語言系統固然截然不同,但語言符號背後的文化差異才是大問題。翻譯問題雖然艱巨,但對了解文化多樣,促進文化傳播,緩和文化衝突卻很關鍵。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講師 梁峻朗  …

    廣東話字幕傳神 睇戲更投入

    文匯報 2017年1月18日 廣東話字幕傳神 睇戲更投入 近年電影字幕的翻譯,越來越多採用廣東話,尤其是香港式的用語和本地流行的術語、俚語和所謂潮語等。電影是高度的商業化活動,觀眾是消費者,本地化的字幕翻譯,自然增加觀眾對電影的投入感和享受,從而帶動票房效應,所以外國電影發行通常都有大陸、台灣和香港3個中文字幕的版本,以迎合不同的觀眾社群。 早期「戲橋」講梗概 無逐句字幕 記得兒時看外國電影,一部片只有三數十張字幕幻燈片,並非每一句對白都有翻譯,用的是半文不白的書面語,只可以算是簡述。那時的電影劇情簡單得多,忠的就是忠,奸的永遠是奸,黑白分明;例如戰爭片中的「美國佬」一定勝利,「日本仔」肯定遭殃,其實沒有字幕也看得懂,而且入場時派送「戲橋」,其中有「本事」預先介紹劇情。至於「片上中文」的逐句字幕翻譯,已是上世紀60年代以後的事。 初期的字幕都採用書面語,也就是白話文,外語片和國語片也都如此。也有例外,就是歌唱粵語片,歌詞都用廣東話寫在銀幕下面,不少觀眾看電影時都跟着唱。至於近年廣東話字幕的趨勢,大概可以從語言和社會的改變來分析。 流行文化帶起 網絡世代傳播 語言方面,粵語向來處於劣勢,未能登大雅之堂。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字有音無字,不可以完全書寫出來。其實粵語跟其他方言一樣,保存了不少古音古字,近年經過學者的努力,重新在古籍中發掘出一些已被人遺忘的粵音古字。又有很多有心人和學者,創造了不少新的粵音字,填補空白。有所求必有所應,廣東話已經演變為一種基本上可以書寫的語言。 社會方面,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粵語流行曲、港產電影和其他高度影響大中華區的流行文化,在在提高廣東話在香港社會的地位。儘管如此,法律和官方文件以至較為嚴肅高雅的文章等,還不能採用粵語,但在大眾傳媒的催谷下,粵語越來越普遍和廣為社會接受。 例如報紙和雜誌,尤其是網上的傳媒,為了適應讀者的口味,都不能不大部分使用港式口語;廣告用語為了深入民心,自然盡量通俗化。 至於社會媒介如facebook、WhatsApp等更是港式廣東話的世界,網民之間的溝通,更為趨之若鶩。 香港文化基本上屬於口語式,因此大部分的組成元素都接近流行文化。隨着流行文化崛起,口語也廣為社會接受。字幕翻譯是翻譯學裡面很特殊的種類,與其他翻譯有別,是另類的學問。大部分的文字翻譯都以書面語譯書面語,如文學翻譯;又如是用口語譯口語的傳譯。 字幕翻譯中的原文是口語,現時的做法還是大部分採用書面語翻譯,所謂「對角綫翻譯」(diagonal translation)。撇開「口語中心主義」(logocentrism)的爭論不談,假若可以盡量選用口語作為翻譯的媒介,必定會令字幕更為生動傳神,觀眾也會藉着字幕更加享受電影訊息傳輸的過程。   恒生管理學院常務副校長及翻譯學院院長 方梓勳教授  …

    準確評核機器翻譯 利「自學」進化

    文匯報 2017年2月8日 準確評核機器翻譯 利「自學」進化 近年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發展蓬勃,市面上出現各種自動翻譯系統,如網上翻譯系統及手機翻譯程式等。特別是過去一兩年間,除了基於語言規則及統計方法的翻譯系統外,開發商陸續推出以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及遞歸神經網絡(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為基礎的神經機器翻譯系統(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s)。 如此一來,用家選擇更多,我們如何評鑑各家系統,加以比較,擇優而取,更形重要。為此本文概述若干評價方法,供各界參考。 「回譯」比較原文 未必可靠 最簡單的方法是「回譯」(round­trip translation),先利用機器翻譯系統把原文譯出,然後再經電腦把譯文譯回原來的語言,如此比較最初的原文及經回譯後的「原文」,若兩者相似,則系統表現較佳,否則未如理想。此法快捷簡便,用家即使不懂譯語,仍可據此估計電腦譯文是否穩妥。 不過,系統把譯文譯回原語時,譯文中的錯誤或有增減,故兩篇「原文」相似與否,未必在任何情況下均能如實反映翻譯系統之高下。 要更準確地評價翻譯系統,我們可設立評分準則,然後邀請評審員按之為電腦譯文評分。美國上世紀60年代設立語言自動處理諮詢委員會(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研究俄英自動翻譯水平,做法可供借鑑。 當局就譯文準確及可讀程度兩方面設立評分標準,分設9個至10個等級,描述各級譯文應有水平。當時還聘請了兩組評分人員,一組為英語人員,另一組則兼通英俄雙語;所有人員均須就兩方面評分,確保分數客觀準確。 人手評分需時耗費大 然而,人手評分往往需要不少時間及開支,自動的評鑑方法遂成潮流。自動評鑑即電腦自行評估系統質素,一般以參考譯文(如人工翻譯的譯文)為評分標準。電腦比較系統輸出及參考譯文,按相似度自動評分,兩者相似度高則給予較理想分數。常見計算方法有很多,包括精確率、召回率、F值、BLEU及NIST等,網上相關資源豐富,讀者可自行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翻譯系統的各種評鑑方法,除了幫助用家挑選及善用系統外,對機器翻譯本身發展也有關鍵作用。更具體而言,新一代翻譯系統強調自行學習及提升翻譯能力,電腦怎樣準確評核翻譯水平,自動改進弱點,實在非常重要,值得深入探討。   恒生管理學院商務翻譯課程總監 蕭世昌博士…

    掃除語病 成就基本功

    文匯報 2017年2月22日 掃除語病 成就基本功 學生的平均語文水平每況愈下,中外皆然,所以翻譯學生倒不如以掃除常見語病為基本功。以下談論幾個香港常見的語病。 Staff須單數 Suggest加ing Staff這個字有點麻煩,單用的時候指「全體員工」,又可指「(一個個的)員工」,但都必須是單數形態,不能加上s。 例如,某個機構有10個員工,用英文說就是有a staff of ten或ten staff,但若說ten staffs則變了10個機構的員工了!「一個員工」不能說a staff,而要說a staff member或a member of (the) staff。 Help和suggest的用法很值得對比一下。不知怎的,香港人往往以為help(幫助)後面帶的動詞應該直接用­ing形式,即help (somebody) doing something,錯!除非加上in(即help (somebody) in doing something),否則應該用不定詞形式,即help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有意思的是,香港人又往往以為 suggest (建議)後面帶的動詞應該用不定詞形式,即suggest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又錯!若不提do something 的是誰,則應該說suggest doing something,要提的話就說suggest somebody’s doing something或suggest (that) somebody does/(should) do something(should do代表假設語氣)。 補充一點,若suggest的意思是「推薦(某個人來做某件事)」,則可以說suggest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濫用「存在」 只為高大上 以上所說的都是習慣用法的問題,中文也不能倖免。「存在」本來不能帶賓語,只能說「……(不)存在」,但時下流行說「(不)存在……問題/情況等」,無奈積非成是,盲從者眾,恐怕現在已經不能算錯了。 不過,不算錯不就是好,因為搞亂了詞語的使用範圍。在上述有問題的用法裡,應該把「(不)存在」換上「(沒)有」,分清兩個詞語的使用規律。放着好好的「有」不用而硬要使用「存在」,始作俑者恐怕不是真的不懂,而是嫌「有」字太平凡,不夠體面。 這種「語言虛榮心」是很多語病的禍因(筆者視語病為災禍)。 最後簡說一下盲目省略「的」字的有趣現象。中文大師余光中寫過一篇「論的的不休」,痛陳濫用「的」字的毛病,可惜有些人避用「的」避出笑話。 例如「保存可愛的熊貓基因」、「幫助去世的病人家屬」(避免「基因」、「家屬」前用「的」),可愛的不是熊貓而是基因,去世的不是病人而是家屬!可以改成「保存可愛熊貓的基因」、「幫助去世病人的家屬」。若真的避不了,寧用兩個「的」也不要搞亂語法結構。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講師 池威霖  …

    香港法律口譯的前世今生

    文匯報 2017年3月8日 香港法律口譯的前世今生 法律口譯(legal interpreting/judicial interpreting)指一切與法律相關的口譯服務,主要以法庭傳譯為主,故又可稱為法庭傳譯 (court interpreting)。法庭傳譯作為一個紐帶,可以幫助實現法官、律師以及證人等之間的溝通,其在司法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兩文三語下需求增 香港的法庭傳譯最早可以追溯到1841年,香港給英國管治。此後,英語成為香港的官方語言。 香港採用英國的普通法體系,法庭語言為英文。為了幫助不會英文或者英文不好的人了解法庭審訊過程、證供以及判詞等,法庭傳譯便應運而生。 香港回歸前後,中文的地位開始提升。香港《法定語文條例》第五章第三條規定了在法院程序上,中文和英文均為香港的法定語文。香港現今仍有不少外籍法官以及律師。因此,在兩文三語的香港社會,英文、普通話以及粵語之間的傳譯需求不斷增多。 香港政府專門設立了法庭語文組來處理法庭翻譯事務。法庭語文組隸屬於司法機構,主要在香港進行的各級法庭程序中提供中英文之間的傳譯服務,並負責法庭聆訊文件的翻譯。 傳譯準確 保司法公正 法庭傳譯員分兩種:全職的法庭傳譯主任和兼職傳譯員。法庭傳譯主任有4個級別:二級傳譯主任、一級傳譯主任、高級傳譯主任以及總傳譯主任。全職法庭傳譯主任負責提供中英文傳譯以及翻譯服務。 除廣東話外,部分全職法庭傳譯主任亦提供另外幾種中國方言的傳譯服務。 根據2016年司法機構政務處的資料顯示,兼職傳譯員負責提供35種外語和18種中國方言的傳譯服務。截至2016年3月,司法機構登記在冊的兼職傳譯員約有340名;全職法庭傳譯主任時薪為港幣290元,兼職傳譯員時薪為港幣287元。 法庭傳譯對於司法公正至關重要。在法庭上,差之毫釐確實會謬以千里,直接會導致裁決的錯誤,放走罪犯或令人含冤,從而破壞社會穩定。 因此,作為稱職的法庭傳譯員,不僅要語言能力強,還要具備其他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的法律知識、良好的邏輯思考能力以及不偏不倚的判斷力等。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助理教授 王紅華博士  …

    語言助「自我催眠」?   

    文匯報 2017年4月5日 語言助「自我催眠」? 香港有「雙冠軍」,其一是全球樓價最高,其二是全球工時最長,而在今年聯合國公佈的快樂國家及地區名單中,香港位列75,剛好超越非洲的索馬里(Somalia),可謂「三喜臨門」。 有人認為,即使最「黑暗」的日子也不緊要,只要曉以「獅子山精神」,便好像喝了忘情水,童話地生活下去。語言可以帶領港人繼續只問耕耘,不問回報,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說話煽情化 給語言「增值」 語言化(languisticalization)對本港近年的的進步功不可沒,一個節目有十大司儀,歌唱比賽有一半時間不是唱歌而是說話,各媒體頒獎禮主要是每個主持人亮相,分豬肉式輪流表演說話幾分鐘。 爲了給語言增值,説話之外又有催淚化,要激情感人,一哭二鬧三上吊,現場觀衆都涕淚交纏;或加入一些專家來評論、煽情、製造權威,讓大家飽「耳福」。 語言的力量不可忽視,以下選出10個已經廣泛使用的語條,加送網上翻譯及評論. 字多佔時空優勢 一,盡最大的努力(make the greatest efforts,其實即是「盡力」,但6個字佔時空優勢);二,加大學習的力度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learning,「學習」的進階版,可以自行創作「加大吃飯的力度」等句子);三、深度融合(depth fusion,有深度必然是好東西);四,強勢登場 / 震撼上市(strong debut/ shocked listing,如嫌未夠重口味,建議合併爲「強勢震撼」);五,熱烈歡迎 / 熱烈祝賀(warmly welcome/ warm congratulations,英譯明顯不足,最少譯做ferociously welcome/ vehement congratulations,以昭其情);六,圓滿成功(a complete success,中文很新奇,英譯太自然,至少譯做perfectly successful);七,高度讚揚 (highly praise,即「盛讚」,惟多一倍時空優勢,屬「高度重視」同系產品);八,發表講話 (give a speech,即「演講」,用家應該同樣是佔了時空優勢);九,勝利閉幕 (ended successfully,英譯失色,可譯ended in a victorious fashion);十,策略性(strategic,百搭,例如「策略性閱讀/ 策略性思考」,聽來格外高級,用過便知好用)。 在深度抑鬱 (deep blue) 的城市,以上的語言可以令你重新振作,自我感覺良好。如果你依然故我,算吧,還是明早積極起床,圓滿地吃一個策略性早餐(strategic breakfast),再勝利逼地鐵,強勢上班。   恒生管理學院商務翻譯學系助理教授李劍雄博士…

    漫畫翻譯 不拘一格

    文匯報 2017年5月2日 漫畫翻譯 不拘一格 漫畫書,又稱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是圖文並茂的形式敘事的書刊。除了報刊常見的單幅政治漫畫,以及史諾比和加菲貓等四格至六格,還有連載然後成書的《丁丁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in Tin),真正不拘一「格」。 圖文互補獨特 傳統文論難評 漫畫可以說故事,可以論歷史。《平壤:朝鮮之旅》(Pyongyang:  A  Journey  in  North  Korea)和《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皆是現在進行式的史著;DC和Marvel的「超級英雄」反英雄,要理解當代美國政治文化必讀;寓教化於驚慄亦無不可,《渾水》(Troubled  Waters)以刺激的案件側述歐洲議會的角色和功能,譯成25種語言發行全球。 過去10年,法國每年出版逾500部新的漫畫書;2012年,大英圖書館舉辦了「揭開漫畫的面紗:英國的藝術與無政府主義」的盛大展覽,漫畫在社會文化的定位和地位,不說而知。 漫畫是圖畫與文字的舞蹈,顛覆了一般文本中文字的主導。圖和文時而互補,時而相競,一拉一送,或張或弛,交織出漫畫獨特的動感和節奏。漫畫的畫面有電影感,跟話劇一樣倚重人物對話,亦有即時性,卻沒有聲音。 由此,以小說、電影和話劇的傳統文學理論來分析漫畫,委實不足,也不必爭論漫畫能否躋身文學殿堂。 三限制局限翻譯 翻譯漫畫更是帶着鐐銬跳舞,顧慮多,難度高。首先是空間限制,每個話圈的空間和位置在成畫時已然固定。比方說,英譯法或中譯英,譯文字數比原文至少要長一成至兩成,譯文字數太多,怕會擠穿「說話泡泡」,既不美觀,也不是縮小字款可以解決得了。 其次是圖文限制。漫畫的語言兼備文字和圖像,兩者互為表裡,共同界定並界限了譯文;譯文既要保留人物的語氣,還要配合圖畫的風格。Marvel漫畫有時先有小說,後製漫畫,會請原作者按圖重寫對白;同樣,漫畫換個語言,直譯行不通,改編或重寫,可能更恰當。 最重要的是文化限制。不少著名漫畫對當地社會政治文化諷刺尖刻,互文(intertext)一定很多。譯者若求字簡意賅,或遷就譯文讀者,濫用本地化­羅賓說蝙蝠俠「泥菩薩過江」,的確自身難保。也不宜頻頻註釋,累贅得像大廈僭建,失掉漫畫這種體裁的靈巧。 另外,漫畫常用擬聲詞,若中文漫畫有隻蟋蟀不再「蟋蟀」了,英文譯者只好嘆句「捉蟲」。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副院長兼副教授 陳嘉恩博士  …

    國際組織政策保翻譯質素

    文匯報 2017年5月24日 國際組織政策保翻譯質素 國際組織從世界各地招納人才,研究不同議題,並發表研究報告。專長、背景各異的人撰寫研究報告時,用字、行文、風格差異理應相當大,如何盡量減省校對工作呢? 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都有自己的風格指南(style guide),甚至翻譯政策(translation framework),羅列撰寫或翻譯報告時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世界銀行要求用美式英語撰寫報告和文書,字詞拼法和標點符號等都需要符合美式英語的常規,更刊發一份字詞拼法清單。 翻譯繁重需請助理 甚至外判 又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其秘書處的工作語言為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絕大部分的官方文件都先發佈英語版,再譯成法語和西班牙語。世界貿易組織承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在1995年成立,主要功能是仲裁有關國際貿易的紛爭,至今已處理超過500宗爭議,而當中某些仲裁文件便須同時發佈英、法、西3個版本。 根據2010年的一個調查,世貿每年翻譯超過15萬頁文件,數量之多,時限之緊,不得不使用輔助翻譯工具。世貿還建立兼及3種官方語言的語料庫,並設有輔助翻譯服務,聘請助理協助譯員查找術語、蒐集資料、與技術人員溝通,甚至預譯文件。 話說回頭,為什麼國際組織需要有翻譯政策呢?有較明確翻譯政策的國際組織有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兩個組織制定翻譯政策的原因之一,是翻譯工作日益繁重,而需要增加外判工作的數量,甚至悉數把翻譯工作外判到坊間的翻譯公司。 常設譯員亦負責管理 世界銀行表明制定翻譯政策的目的是為了讓特約譯員和組織常設的譯員可協調得更好。機構內的譯員需要管理術語庫和特約譯員資料庫,確保譯文準確和使用新科技提升翻譯效率等。亞洲開發銀行的做法類似,外判大部分的翻譯工作,組織內的譯員主要角色是審閱譯文,確保譯文準確,有時甚至請專家複審譯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然,其工作語言是英語,每個其他主要語種只常設約8名譯員,外判約50%的翻譯工作。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講師 梁峻朗…

    HSUTranslati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