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 Author archives:

    考慮各種因素 翻譯新增詞彙

    文匯報2020年7月13日 【恒大譯站】考慮各種因素 翻譯新增詞彙 語言是社會的一面鏡子,詞彙的演變尤其如此。從去年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這在語言中亦有折射。下面以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新增的詞彙為例來探討新詞的翻譯。 牛津英語詞典於2020年4月公布了一批新增新冠肺炎相關詞彙,比如: Covid-19: n.: An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 in humans caused by a coronavirus, which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severe symptoms and death, esp. in the elderly and… Social distancing, n.: The action of practice of maintain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stance from other people, or of limiting access to and…

    英文虎報﹕翻譯文學碩士(商務與法律)課程

    (in English only) 26 May 2020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The Standard on 26 May 2020.) Propel yourself in business and legal translation Developed by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 School of Translation, the Master of Arts in Translation (Business and Legal) provides rigorous training for potential language professionals to write, translate…

    英文虎報﹕翻譯文學碩士(電腦輔助翻譯)課程

    (in English only) 22 May 2020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The Standard on 22 May 2020.) Harn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service of translation Curated by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 School of Translation, the Master of Arts in Translatio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aims at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the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and technical competency…

    翻譯學院學者作客香港開電視節目

    2019年12月3日 翻譯學院學者作客香港開電視節目 翻譯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及副教授蕭世昌博士日前作客香港開電視節目《開嚟見我》,暢談翻譯舉世知名學者鉅著的經驗,闡述翻譯在現今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文化中所擔當的角色,以及電腦翻譯及深度學習需求日增的趨勢,並介紹恒大翻譯課程設計如何配合社會需求。請按此收看影片(訪問載於10:19至32:47)。 方梓勳教授(右)及副教授蕭世昌博士作客香港開電視節目 方教授暢談翻譯大師級作品的難忘經驗 蕭博士介紹電腦輔助翻譯及深度學習的特點    …

    視像鏡頭一看 即譯西夏文

    文匯報 2020年1月13日 【恒大譯站】視像鏡頭一看 即譯西夏文 翻譯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deep learning)的出現,進一步提高電腦自動翻譯的準確度和效率。有關技術除可應用於翻譯不同種類的現代語言文本,如招股書和政府公文,更有助古典文字的釋譯,包括筆畫複雜的西夏文。 西夏(1038-1227),又稱「大白高國」,是党項族於11世紀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王國。西夏文由開國君主李元昊(1003-1048)及朝臣野利仁榮(?-1042)編制,《宋史》記載:「元昊自製番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複。」文字編成以後,成為國家官方文字,西夏十代君主在位期間,很多官方檔案、法律文獻、宗教經書、漢傳典籍均以其文書寫,西夏文流行一時,及至元、明。 二十世紀初,俄國科茲洛夫(1863-1935)探險隊於黑水城發現大批西夏文書,中外學者隨即展開研究,形成「西夏學」的文史新領域。其中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是西夏文釋譯,翻為現代語言,以鼓勵各地學術人士藉着新見文獻考究,向世界重現西夏古國的歷史文明,揭示古代東亞的多元文化交流情況。現今相關的重要研究成果不少,例子有李範文的夏、漢、英三語字典,西田龍雄(1928-2012)的西夏文《華嚴經》研究,魏安(Andrew C. West)開發的夏、英雙語語料庫。 譯十數字已需數日 今存出土西夏文獻豐富,散藏中外,亟待深究。可是,現時釋譯文書的方法,主要依靠研究者個人的西夏語理解能力。筆者嘗譯西夏文《心經》殘片,一片僅有十數字的文書,可能需要花費數小時,甚或數天時間解讀和翻譯。為了加快文字破譯速度,筆者現正開發「西夏文字翻譯器」(介面見附圖),該系統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將現在已知的西夏文字組成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使用者只要利用視像鏡頭,掃描文書上的西夏單字,翻譯器便能即時辨析字體,標示推測準確度,提供中、英翻譯。 研發西夏文字翻譯器有兩大意義,一是協助處理大量尚待考究的西夏文獻,在人機協作的模式下,提高翻譯和研究成效;二是推動西夏語的學習,以培育新一代西夏文化研究人員。換言之,人工智能可以應用於出土文獻的翻譯,除了西夏文,以上系統將來更可用於分析古埃及聖書體、蘇美爾楔形文字等古代西方文字,促進二十一世紀人文學科的探究。 蕭世友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學院助理教授…

    恒大北歐文化節活動 – 舞台語言賞析——文化交流環節

    2019年11月7日 恒大北歐文化節活動 – 舞台語言賞析——文化交流環節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學院舉辦「北歐文化節」,第三場活動「舞台語言賞析——文化交流環節」於2019年11月7日舉行。《極地漂流記》的劇團導演及成員親臨本校,與會眾分享過去以表演藝術推廣原住民文化的經驗和心得。 芬蘭魯斯卡劇團總監暨《極地漂流記》導演亞爾科.拉赫蒂熱愛極北文化,向參與者介紹劇團的理念,期望藉藝術創作連繫原住民及世界,並提到與原住民合作的五項重要元素﹕了解歷史、用心聆聽、尊重平等、積極對話、建立互信。 芬蘭魯斯卡劇團行政總監希妮卡.連域斯講述如何致力將創新意念化為實際行動,把極北地區的環境及多元文化推廣至全世界。 格陵蘭國家劇院藝術總監蘇珊.安瑞森後來以視像形式加入分享會,對於格陵蘭語能登上《極地漂流記》的舞台,深感興奮。她提到格陵蘭位處面對全球挑戰的最前線,樂見溝通平台,招聚民眾,讓他們向全世界訴說其獨特的故事和文化。 芬蘭魯斯卡劇團總監暨《極地漂流記》導演亞爾科.拉赫蒂 芬蘭魯斯卡劇團行政總監希妮卡.連域斯 格陵蘭國家劇院藝術總監蘇珊.安瑞森後來以視像形式加入分享會 方梓勳教授向嘉賓致贈紀念品 嘉賓與參與者合照  …

    創翻譯科技課程 迎電子商貿時代

    2019年12月2日   【恒大譯站】創翻譯科技課程 迎電子商貿時代 我們身處電子商貿時代,為滿足日益增加的翻譯需求,以及各種與科技相關的新式語言服務,如手機程式本地化、跨語言數碼營銷、遊戲翻譯等等,市場對於兼通語言及資訊科技的譯者需求日增。 我們的翻譯課程也應與時並進,讓學生及早有系統地掌握未來業界所需的知識及技能,應付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種種挑戰。除了一般翻譯課程所提供的翻譯理論及技巧的訓練,就翻譯科技教學而言,這個課程應該具備以下特色: 其一,讓學生實際操作不同類型的翻譯工具。翻譯科技種類繁多,除了大家熟悉的電子辭書及自動翻譯網站外,還有很多專業的翻譯工具,如語料庫、翻譯記憶庫、術語庫,以及雲端協作翻譯平台等。 這些專業工具操作較為複雜,課程宜提供配備各種工具的翻譯科技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室內實際操作工具,完成各種個人及小組翻譯項目,熟能生巧,日後在職場上運用不同科技,自然輕鬆自如。 其二,讓同學熟悉不同領域翻譯市場的情況及需求,選用翻譯工具。以前的翻譯科技課程,往往受學時所限,只能介紹翻譯科技在翻譯行業中整體的運用情況。事實上翻譯涉及不同行業,如商務、法律、科技、醫療、物流、公關等,在文本類型及翻譯要求均有不少差異,翻譯科技之運用(如工具選擇、系統設置及作業流程)有所不同。 此外,上述提到與科技及網絡相關的語言服務領域,涉及傳統文件以外的檔案格式,如網頁檔、遊戲檔、應用程式檔、數據庫檔等,學生也宜多加熟習。 課程應幫助同學針對不同行業所需,一方面靈活運用工具及資訊科技知識,快速掌握行內資訊、背景知識及相關術語,正確處理不同格式的文檔,確保原文理解準確及譯文語句地道,另一方面懂得因時制宜,調整運用翻譯科技的策略,提升翻譯速度及質素。 其三,讓同學理解翻譯工具背後的原理。市面上即使是同一類型的翻譯工具,五花八門,且推陳出新,學習不易,同學如能了解當中運作的原理,認識整體脈絡,即可觸類旁通,學習不同公司的工具,便不難發現大同小異,更容易上手,此外對於分析個別翻譯工具的優劣之處,特別是解釋電腦輸出的一些問題,也自然更有把握。 更進一步來說,在此基礎上,對工具內部設計有興趣的學生,課程應鼓勵他們學習更多數理知識及編程技巧,提供機會參與翻譯科技的研發工作。 目前翻譯工具多出自工科研究人員之手,若譯者能參與其中,其語言及翻譯的專門知識,對於提升電腦處理文字資訊的能力,同時令工具更切合用家所需,相信助益不少。如此一來,譯者也能為人工智能時代翻譯科技的革新盡一分力。   蕭世昌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文學碩士(電腦輔助翻譯)課程總監…

    譯教新路向 獲能力上職場

    文匯報 2019年9月16日 大學的翻譯課程當然可以是純理論、純研究的訓練,跟其他文科一樣。然而,就算是當作一種腦力和智力的鍛煉,翻譯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實務成分,可以說,翻譯是半專業Semi-professional的學科,必然地要求正規化、專業化的課程設計,使學員從而獲取學科知識和懂得如何應用技巧。與此相關,我提出一個功能(function)的概念,無論課程設計與教學,都應該以功能出發,強調用處、用途和目的,而且一定要與翻譯的實務相關,要有針對性(relevance)。英語function有運作自如的意思,我說的功能也包括應用時暢順無阻的屬性。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competency)。除了教授傳統的翻譯技巧之外,還要訓練學生在職場工作的本領,如何使用和發揮他們學到的知識。我們說老師「傳道」和「授業」,合起來就是能力。後者是技巧,是具體的,英語叫做what;前者是智慧型的道,是較為抽象的,英語是how。具有能力使譯者不僅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知識、認知和實用的技巧,還有社交和行為的屬性,例如態度、感情、價值觀和文化範式等。雙語的知識並不等於具有翻譯的能力,而這能力是要培訓的,也是需要和可以傳授的。 如何可以獲取翻譯的能力?巴塞羅納自治大學(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elona)自1998年開始,已經設立了研究團隊Procés d’Adquisició de la Competència Traductora i Avaluació(PACTE)探討如何獲得翻譯能力的問題,每隔數年就會因應社會和學術上的需要,更新他們發表的能力範疇,以下是2018年的最新版本: 1. 語言能力 2. 文化、世界常識和專題能力 3. 使用工具能力 4. 提供翻譯服務的能力 5. 解決翻譯難題的能力 其中第四和第五項是新加的,都是與應用有關。問題的核心在於現時我們的翻譯課程的教與學都以知識和技巧為中心,忽略了能力的培訓,因而使翻譯教育出現了學和用的隔閡,是長久以來存在着的鴻溝。我們要對焦的是譯者能力translator competency,而非翻譯能力translation competency。翻譯服務的本質是一門生意,應以產業視之,翻譯教育要以服務為焦點,對準目標,面向市場,與其他產業一樣,製造產品(譯者),配合終端使用者的需要。 就培育譯者能力而言,除了基本的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之外,我提出四項以功能為目標的能力,就是選擇能力(choice)、聯想能力(association)、轉移(transfer)能力和轉化(transformation)能力。這幾點都比較複雜,容許我以後有機會再與大家討論。 香港恒生大學(恒大)翻譯學院提供的商務翻譯學士課程,就是以譯者能力作為教與學的原則。在四年的學習中,第一年的目標是「認識翻譯」,第二年是「理解行業」,第三年是「成就專才」,第四年是「投身市場」。所以,我們的學生對課程滿意的程度,在恒大和香港也是數一數二的。 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方面,我們提出了六項原則,包括1. 最新教學法;2. 創意科目;3. 市場導向;4. 實踐實用;5. 語言服務;6. 學生興趣+學生為中心。我們更提出一項培訓學生目標,就是把畢業生打造成smart translator,smart 這個英文字可有兩種意思,第一,是智能譯者:我們的學生都接受翻譯科技,包括電腦輔助翻譯的訓練;第二,是智慧譯者:學生都懂得思考,隨時隨地能解決突然而來和意想不到的翻譯難題。   方梓勳教授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學院院長…

    楊立門先生分享:傳譯員的生活態度

    2019年4月8日 楊立門先生分享:傳譯員的生活態度 民政事務局前常任秘書長楊立門先生蒞臨恒大翻譯學院,以《傳譯員的生活態度》為題與師生交流。曾擔任傳譯員的楊先生指出,求知慾十分重要,傳譯工作主題多樣,同學要廣納不同範疇的知識,工作時才會得心應手。 楊立門先生分享《傳譯員的生活態度》 翻譯學院學生代表陳諾童向楊立門先生致送紀念品 楊立門先生與翻譯學院師生合照…

    商務翻譯同學參與恒大G20模擬峰會

    2019年4月4日 商務翻譯同學參與恒大G20模擬峰會 恒大第二次舉辦G20模擬峰會,活動由常務副校長室和教與學發展中心合辦,希望讓同學多了解國際局勢,提升談判、公開演說和團隊合作的技巧。各院系學生組隊「擔任」G20成員國的元首、外長、財長和環境部長,協商推動「跨國合作」,合力解決全球問題。 四名商務翻譯課程的同學是次扮演美國元首和政府部門首長,與其他院系同學一同探討各項議題。同學表現出色,張浩暉同學獲選為外長環節的最佳講員,鍾卓瑩同學也在環境部長環節獲得同一奬項,可喜可賀。 商務翻譯課程團隊(右至左):陳崇軒、張浩暉、謝卓瑩、鍾卓瑩與團隊導師梁峻朗和蕭世友老師 張浩暉同學(右二)在「外長」會議環節 鍾卓瑩同學(右三)在「環境部長」會議環節…

    HSUTranslati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