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 Author archives:

    接受《星島日報》採訪

    (本文刊登於7月16日星島日報教育版) 【恒大翻譯學院】 傳統結合科技 成就新一代翻譯人才 香港作為國際商貿城市,不少商業活動需要中英雙語傳譯,包括招股上市、企業通告等。由於愈來愈多跨國企業會選擇於本港上市,對於商業翻譯的人才需求日益殷切。有見及此,香港恒生大學(下稱恒大)翻譯學院開辦了「商務翻譯(榮譽)學士」學位課程,為有志投身翻譯行業的文憑試學生提供專業的訓練,裝備他們日後成為業界專才。 (右起)方梓勳教授和陳嘉恩博士均表示,課程旨為培育學生成為「Smart Translator」,擁有專業的翻譯技巧外,同時掌握翻譯軟件的應用。 根據畢馬威2019年IPO市場回顧報告顯示,本港去年完成了160宗新股上市,總集資金額高達3,078億港元,蟬聯2019年全球IPO市場榜首。而新股上市前,需要完成多項要求,包括以中英文撰寫企業的招股書等。因此,市場上需要擁有專業傳譯知識人才。恒大翻譯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表示,隨着愈來愈多跨國企業到本港集資上市,對於翻譯人才的需求殷切。此外,廣告、手機遊戲、電影等文化產業對於翻譯人才的需求亦不斷增加,就業及事業發展前景相當理想。 多元課程 培育學生成「Smart Translator」 方教授表示,課程旨為培育學生成為「Smart Translator(智慧譯者)」,同學不單擁有「智慧」處理不同類型的翻譯工作,同時要具備「智能」思維,配合新科技的發展,學會操作嶄新的專業翻譯軟件,「學院期望學生真正做到『Culture Smart(有文化智慧)』及『Technology Smart(有科技智慧)』。」副院長陳嘉恩博士補充:「恒大翻譯學院緊貼市場脈搏,在課程上加入科技元素,學生可修讀電腦與商務翻譯、社群媒體翻譯、遊戲本地化等課程,是香港高等院校之中,提供最多科技科目的翻譯學系。」 翻譯學院採用小班教學,並且以四個『I』為核心,包括綜合(Integrated)、創新(Innovative)、深入(In-depth)及有趣(Interesting),範疇涵蓋法律、傳媒、金融、廣告、語言學、公關等,裝備學生日後在不同的崗位上展現才能。 翻譯學院設有符合聯合國規格即時傳譯設備的會議廳 ─ 馮堯敬堂,可舉辦大型會議及為同學提供傳譯訓練。 重視交流體驗  提升語言水平 課堂以外,學院亦鼓勵學生參加海外交流計劃,感受外國文化氣氛的同時,亦可以學習新知識,擴闊國際視野。陳博士表示,學院每年暑假均會提供不同海外交流機會,包括學生於二年級時,有機會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接受為期六個星期的高級翻譯訓練。三年級學生亦可遠赴英國倫敦西敏寺大學進修短期英語課程,在全英文的語境中,提升英語溝通水平。 翻譯學院每年安排同學到英國西敏寺大學進行交流,提升英語水平。 隨著東亞地區經濟崛起,翻譯學院希望進一步加強同學語言能力。下學年起,除了中、英文外,翻譯學院學生須修讀至少一科「第二外語」,包括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印尼文及越南文。方教授指出:「語言能開拓學生視野,了解多一種文化,對翻譯大有裨益。」 商業結合翻譯  畢業生掌握多元技能 及早發掘自己的興趣,升學時建立專業的知識基礎,方能夠為自己覓得理想前程。任職財經印刷公司的馬溥勳(Benson)表示,早就對商業和翻譯工作有濃厚的興趣,他選讀香港恒生大學(恒大)翻譯學院的商務翻譯學士課程。他覺得,恒大翻譯學院課程不單豐富他的專業翻譯知識,更提供海外交流和工作實習機會,協助他確立事業發展方向。 Benson認為,恒大不單豐富他的專業翻譯知識,更提供海外交流和工作實習機會,使他日後工作時更具競爭力。 當年選擇升讀學位課程時,Benson留意到本港其他大專院校的翻譯學位課程偏重文學性質,而恒大翻譯學院的商務翻譯學士課程加入商業元素,對畢業後投身社會工作具有優勢,故此選讀該課程。他認為,恒大翻譯學院課程設計專業並緊貼市場步伐,除了教授語言及翻譯技巧外,亦特別設有與商務相關的科目,例如「商業法翻譯」、「財經翻譯」等,同學亦可選修「電腦與商務翻譯」、「遊戲本地化」等加入科技元素的科目,學生無論在翻譯商業文本或科技相關詞彙時,都可以從專業角度出發,貼近業界所需。 赴英倫交流 工作實習 奠定事業基礎 為學之道,貴能通觀四海,放眼世界。為讓學生增廣見聞,實踐所學,恒大翻譯學院積極為同學提供海外交流和工作實習機會。Benson於在學時,曾到英國的西敏寺大學修讀短期課程,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一同學習英語,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氣息。他表示,外國學生勇於提問,促使他要更主動學習,才能把握更多機會。Benson亦獲大學安排到本地一間電視台的新聞部實習,負責國際新聞及外電的翻譯工作。他表示,由翻譯、編稿、配字幕,全程一手包辦,雖然工作繁重,但他十分享受翻譯工作帶來的樂趣,並期望日後可於翻譯行業盡展所長。 Benson(右二)在倫敦修讀英語課程期間,與不同國籍同學交流,融入當地文化,獲 得難忘寶貴經驗。 迎接數碼時代 善用科技翻譯 Benson現職於一間財經印刷公司,負責處理上市公司通告、招股書文件翻譯等工作,將他於恒大四年所學學以致用。Benson表示:「課堂上老師會教導學生處理不同商務文件,精準地傳譯至大眾所能理解的文本。投身職場後,發現所學的知識都很實用,使我快人一步適應實務工作環境。」 隨着資訊科技的進步,翻譯界近年亦引入不少軟件,提升工作效率。Benson以一般上市公司的招股書為例,過去的翻譯工作,需時長達一年,當中需要透過團隊合作,把內容精準地傳譯出來。然而,科技的進步有助從業員簡化繁複的步驟。「長達數百頁的內容中,大部分均與其他招股書內容相近,透過擁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專業軟件進行初步傳譯,縮短整體工作時數,提升效率。」雖然科技進步一日千里,但他強調科技仍未能全面取代人手的工作,因此未來仍需要大量翻譯人才。他續指,翻譯學院掌握先機,早年已加入「電腦與商務翻譯」學科,讓同學除了學習一般的翻譯技巧及商業知識外,亦會接觸到不同翻譯軟件的操作技巧,讓他們能夠更快適應未來的工作。 Benson(後排左一)認為小班教學模式,師生關係更為融洽,有助老師了解學生需要。 工作多年,Benson感恩於恒大裝備了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覓得理想工作。他寄語未來有意投身商業翻譯工作的同學,及早了解自己的目標,發掘個人興趣。他指,商業翻譯的工作廣泛,廣告、遊戲翻譯等市場龐大,同學宜思索發展目標,並向自己的興趣努力邁進,「恒大的教授十分樂意引導學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成就個人的理想職業。」 業界人才需求殷切 盼更多畢業生加入 翁小敏表示,業界對於人才的需求依然殷切,而且對恒大學生既擁有翻譯和商業知識十分欣賞,指他們畢業後的競爭力高。 內地與本港的關係緊密,內地的企業到港集資上市的數量日益增加,連同海外跨國企業,本港的上市公司數量屢創新高。iONE卓智財經印刷有限公司翻譯部主管翁小敏表示,全港現有二千多家上市公司。企業上市前必須聘用翻譯專才,為企業的招股書進行中英翻譯,以符合法規上的要求,加上企業的年報、季報等商業文件,商業翻譯行業的前景理想。翁小敏表示,業界一般會優先聘請翻譯系畢業生,「求職者除需要擁有翻譯基礎知識外,若能對不同行業有所涉獵,對投身財經翻譯行業更有優勢。」 近年業界開始引入商業翻譯軟件,協助從業員提升工作效率。翁小敏強調,科技翻譯尚在起步階段,行業仍然依賴人才的經驗作專業判斷,「不同的上市公司對於翻譯文本的要求各有不同,專才需要配合客戶要求,在軟件的協助下作適度的調整,因此畢業生學會不同軟件的操作方法,有助他們提升競爭力。」對於有志投身財經翻譯工作的同學,翁小敏鼓勵他們可從網上下載企業公開文件,及早了解財經翻譯的用詞,裝備相關的知識,為自己開拓事業前途。…

    戲劇翻譯鬼才 堅持港人港語

    文匯報2020年6月15日 【恒大譯站】戲劇翻譯鬼才 堅持港人港語 陳鈞潤參與香港戲劇工作多年,貢獻良多,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就是翻譯劇的本土化。外來劇本的本土化,現在已是屢見不鮮,司空見慣的事情,做得最好和把這潮流帶進香港劇壇的就是陳鈞潤。 鍾景輝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從美國耶魯大學學成回來,介紹不少美國戲劇給香港的觀眾,當時提倡原汁原味,譯本和演出都一字不漏,無論人物或背景都緊貼原著,一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例如以演出翻譯劇出名的海豹劇團,都是如此。 那是西風美雨的歲月,在台上看見戴着金髮的演員,聽到英式粵語的台詞,觀眾都司空見慣。 1977年,何文匯教授把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改編成《王子復仇記》,把故事放在中國的五代十國,取代了原著古代的丹麥作為背景,上演後引起了不少爭論。翻譯學者周兆祥便與何文匯進行了一輪筆戰,可見改編和本土化的翻譯劇並未為人接受。 到了1986年,陳鈞潤受當時中英劇團的藝術總監高本納(Bernard Goss)所託,把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改編,以中國唐朝廣州為背景,聖誕十二夜狂歡改為新春慶節以迄元宵,莎劇中的詩句譯成唐詩,對白改寫為半文不白的粵語,無論人名、典故與對白,都有跡可尋,但並不存在翻譯的腔道,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下面是陳鈞潤翻譯劇中的一首詩,既能概括全詩的內容,同時也朗朗上口,足見他文采斐然: By innocence I swear, and by my youth, I have one heart, one bosom, and one truth, And that no woman has; nor never none Shall mistress be of it, save I alone. And so adieu, good madam. Never more Will I my master’s…

    網上講座 —— 傳譯在香港:揭開傳譯的神秘面紗

    網上講座 —— 傳譯在香港:揭開傳譯的神秘面紗 翻譯學院助理教授王紅華博士於5月21日及6月5日,以「傳譯在香港:揭開傳譯的神秘面紗」為題,舉辦網上講座 。 王博士先以介紹傳譯員的角色為講座拉開序幕,然後談及須具備的技能,如紮實的語言基礎和跨文化能力等。 王博士還探討了傳譯員在香港的就業前景,提到法定語文主任、即時傳譯主任等職位在政府部門內需求很大。 王博士在講座介紹了翻譯學院開設的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幫助聽眾認清自己,為未來選擇路向。…

    改寫《傲慢與偏見》背景及人物香港化

    文匯報 2020年6月1日 【恒大譯站】改寫《傲慢與偏見》背景及人物香港化 最近觀賞了中英劇團的翻譯劇《初見》,是數月前去世的陳鈞潤按照英國作家簡奥斯汀(Jane Austen)的小說《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改寫的劇本。故事大致按照原著的綱領,但背景和人物完全香港化,把十八世紀攝政時期(Regency Period)的英國,搬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 小說轉換為劇本,嚴格來說不是翻譯,也因為是改寫,陳鈞潤給了自己很大的自由度,藉此發揮他戲劇和語言的「鬼才」。台詞是百分之百的香港化,在粵語中轉換語碼,夾雜英語單字,甚至出現一連串的英語對白,這大概就是反映當年殖民時期的香港,至於能否展示所謂中英文化交流的現象,則見仁見智,未免流於表面。 按照陳鈞潤的說法,以前的香港生活節奏較為緩慢,說話不那麼直接,於是出現了不少港式歇後語,例如飛機打仗(高鬥 / 竇),也有一些是頗為不雅的,例如太監騎馬(冇得頂)等,都是典型的陳鈞潤手筆。玩弄文字,正是他的一貫作風,改寫《初見》,可說是如魚得水,自得其樂,但在毫無節制的情況之下,總覺得有些太濫,不時出現以辭害意的地方。 縱觀全劇,自然也有保留奥斯汀原著的階級與財富觀念,男女關係等主題,但更像是給予陳鈞潤一個藉口,抒發他對殖民時代的懷舊情意結,更重要的是,讓他有一個展示他對文字愛好和語言功力的機會。 《初見》玩弄文字太過,有點喧賓奪主,不是陳鈞潤最好的作品,但也可以一窺他的戲劇翻譯的特色。其實陳鈞潤的作品很多,主要是翻譯劇,共五十多齣,此外還有雜文,別創一格的是改寫翻譯劇本為小說,例如《女大不中留》(”Hobson’s Choice”)。1996年TVB重播任白的《紫釵記》電影,也特別邀請陳鈞潤翻譯字幕。唐滌生的曲詞瑰麗典雅,典故迭出,陳鈞潤採取省略手法,重點翻譯詞義,字幕簡潔易懂,讀者稱快,歎為一絕,可見陳鈞潤隨機應變的作風。 陳鈞潤音樂修養極高,尤愛歌劇,在香港電台介紹歌劇多年,又翻譯超過30齣西洋歌劇的歌詞。與朋儕歡聚之際,不時客串一曲,由他那素稱鋼琴王子的兒子陳雋騫擔任伴奏,於是父唱子隨,以娛親友,樂在其中,儼然一時佳話。他又翻譯百老匯音樂劇的歌詞,音和義並重,屢見神來之筆。香港恒生大學校歌的歌詞,也出自陳鈞潤之手。(下文再續) 方梓勳教授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學院院長…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9 @恒大

    2019年11月20日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9 @恒大 由翻譯學院與香港詩歌節基金會合辦的「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9 @恒大」在2019年11月20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行兩場座談會,題為「言說與沉默—抗拒的狀態(1)」和「言說與沉默—文化翻譯」,分別由翻譯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及副院長陳嘉恩博士擔任主持。 是次座談會共邀得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出席,其中包括中國、韓國、波蘭、俄羅斯等,他們除了是著名詩人,也是學者、翻譯家、文學家等。在詩歌朗誦會和討論會中,詩人用英文及多種語言,與詩歌愛好者分享了他們的作品,並就翻譯、哲學、抗拒的狀態等不同主題來探討詩歌。 翻譯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於討論會擔任主持 由左至右:馬杜拉(愛沙尼亞),米若什.別德日茨基(波蘭),方梓勳教授,楊佳嫻(台灣),陳嘉恩博士,鄭小瓊(中國大陸) 翻譯學院副院長陳嘉恩博士於討論會擔任主持 由左至右:黃有源(南韓),馬丁.索羅楚克(斯洛伐克),陳嘉恩博士,馬克西姆.阿梅林(俄羅斯),鍾國強(香港) 朗誦會配上詩歌字幕,同時有現場音樂伴奏 答問環節…

    上網管不管用 看常識夠不夠

    2019年12月16日 【恒大譯站】上網管不管用 看常識夠不夠 筆者跟同學分享經驗時,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邊:「不要光靠上網!」在這個5G時代,竟然有人講出這句話,真是「離經叛道」。請各位稍安毋躁,先讓我講個故事。 幾年前,我請同學做翻譯,原文談及香港法院審理的一宗案件,文中出現了「Department of Justice」這個特區政府機關的名稱。很多同學將「Department of Justice」翻譯作「司法部」。錯了!美國的「Department of Justice」才是「司法部」,內地的「司法部」是「Ministry of Justice」,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Department of Justice」是「律政司」。 我問同學:「原文談及香港法院審理的一宗案件,為何大家都把『Department of Justice』翻譯成美國政府的『司法部』呢?」同學們異口同聲說:「上網。」我再三追問,方知道他們原來不知道特區政府也有個「Department of Justice」,但是中文名稱和美國的「Department of Justice」不一樣。我再問同學:「大家唸高中通識科時,老師不就介紹過特區政府的組織嗎?」有些同學說沒有學過,有些同學說彷彿學過,又彷彿沒有學過。 筆者跟同學分享經驗時,還會把另一句話掛在口邊:「翻譯和會議傳譯不僅是語文能力問題,更是知識問題。『識得字多,識得嘢少』,當不了專業的翻譯員和傳譯員。」這個年代,人手一部智能電話,彈指之間,無論何時何地,資訊都唾手可得,但如果不知道律政司是特區政府主管檢控工作的機關(說得精確一點應該是律政司的刑事檢控科),那不管是手握5G電話,還是功能最強勁的平板電腦,結果都是一樣:翻錯,因為你可能以為各地政府的「Department of Justice」都叫「司法部」。 同學聽到我這番話,都顯得有點垂頭喪氣,彷彿如今方知道他們一向擁戴的歌手表演時都要靠別人幕後代唱。我馬上安慰他們說:「不要氣餒,互聯網還是有用的,但要用得聰明一點,除了要到官方網站,還要在動筆翻譯前先掌握一些基本知識。」 幾年前我跟另一班同學討論翻譯問題。我問他們: 「『Official language』一詞應怎樣翻?」同學異口同聲說:「 官方語言。」「那麽香港法例第五章《Official Languages Ordinance》中的 『official languages』呢?」同學聽到我提出這個問題,覺得我一定「別有用心」。我跟着說:「請大家跟我一起上網。」大家都呆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我最討厭學生在上課時上網打電玩。我介紹同學瀏覽《電子版香港法例 Hong Kong e-Legislation》官方網站,他們才發現《Official Languages Ordinance》的中文名稱是《法定語文條例》。不錯, 「official language(s)」是「法定語文」,不是「官方語言」。 於是有同學說:「那麽我們將『official language(s)』 翻成『法定語文』, 一定萬無一失!」 我說:「不,可能有失。」接着我帶他們瀏覽《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官方網站。他們發現《基本法》第九條也提到「official language」 一詞,中文叫「正式語文」。不錯,是「正式語文」,不是「法定語文」,也不是「官方語言」。原來「official language(s)」 一詞有多個「official translation」。嚴格來說,能否準確翻譯「official language(s)」 一詞,跟譯者的「language」能力好不好並沒有必然關係,但和法律常識有關。筆者還會把另一句話掛在口邊:「我從事翻譯和會議傳譯工作30多年,每天都在學習。」■ 張敬文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學院講師…

    恒大翻譯學院與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2019年11月28日 恒大翻譯學院與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北外高翻)院長任文教授於2019年11月28日蒞臨恒大演講,並與翻譯學院(恒大翻譯)管理層和教研人員交流。會面期間,兩校分享學院最新發展,並討論教學、研究及交流等合作議題,成果豐碩。會後隨即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以進一步深入合作。今年剛好是恒大翻譯與北外高翻合作10周年,確實是個重要的里程碑。 恒大翻譯邀得任教授擔任座談會講者,非常榮幸。任教授以《新時代語境下的翻譯實踐、翻譯能力與翻譯倫理》為題,深入探討隨着翻譯科技日新月異,新時代翻譯領域出現的變化、社會對翻譯/譯者的需求,以及對傳譯/筆譯員的要求。與會者深受啟發,學生也獲益良多。 交流會進一步加強北外高翻和恒大翻譯互動友好的關係 翻譯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與任文教授(左)於簽署合作備忘錄儀式合照 由左至右: 恒大翻譯講師蕭世友博士、副教授蕭世昌博士、講師梁峻朗先生、北外高翻任文教授、恒大翻譯院長方梓勳教授、助理教授王红華博士及副院長陳嘉恩博士 任教授分享《新時代語境下的翻譯實踐、翻譯能力與翻譯倫理》 任文教授與翻譯學院師生合照 方梓勳教授向任教授致贈紀念品 任教授參觀翻譯及傳譯實驗室…

    恒大北歐文化節活動 – 翻讀易卜生︰《群鬼》劇本演讀創作經驗分享

    2019年10月23日 恒大北歐文化節活動 – 翻讀易卜生︰《群鬼》劇本演讀創作經驗分享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學院在2019年10月至11月舉辦「北歐文化節」,展示多姿多彩的斯堪的納維亞文化,以領事講座、文藝活動、表演等一系列令人目不暇給的活動,鼓勵文化互動和交流。 「 翻讀易卜生︰《群鬼》劇本演讀創作經驗分享」是其中一個活動。學院在2019年10月23日邀請了進劇場演讀創作團隊蒞臨本校,以讀劇形式演繹易卜生經典作品《群鬼》。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挪威劇作家易卜生(1828-1906)有「現代戲劇之父」的美譽,經典劇作《群鬼》是他從早期的浪漫主義時期轉向到「社會問題劇」的作品。 節目先由翻譯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譚國根教授主持演讀導賞,接著四位講者(進劇場聯合藝術總監、著名資深演員陳麗珠;、天邊外劇場藝術總監、資深劇場導演陳曙曦;林嘉寶及黃慶堯),在沒有佈景和戲服下,以粵語選段分享解讀與翻譯劇本的種種,並分析其中奧妙,體現不曾褪色的文字震撼力,讓觀眾以心聽劇,細味文本。   精湛演出 方梓勳教授向演讀創作團隊致贈紀念品 進劇場演讀創作團隊與觀眾合照…

    HSUTranslati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