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 Category Archives: Uncategorized

    【恒大譯站】語文社會有差距 譯者聚焦尋「配對」

    文匯報  2023年2月21日 【恒大譯站】語文社會有差距 譯者聚焦尋「配對」 翻譯理論是屬於描述性的(descriptive)論述,它從思維和哲理的角度看翻譯,使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考察翻譯的本體,提出語境和規範的重要性,擴闊了翻譯實踐和理論的考慮範疇;它對理論的詮釋,也着實提高了翻譯作為一門學科的重要性。 對譯者而言,熟悉翻譯理論,可以獲得更多策略上的選擇,不致自困於「再現原文」的樊籬。翻譯家溫伯格(Elliot Weinberger)認為:「翻譯理論不管有多漂亮,對翻譯都是沒有幫助的。熱力學的定律是一回事,烹飪時另一回事。」文努提(Lawrence Venuti)反駁說,翻譯是一種文化行為,牽涉的範圍不止生理機能之類的自然過程。 其實廚師不可能完全沒有熱力學的知識,例如怎樣控制和利用適當的火候,他其實是瞭如指掌的,只不過他未能或者根本不願意採用理論的語言和辯證去說明,譯者也屬於同樣的情況。 正如文努提所言:「譯者必須學習翻譯理論,也必須學習翻譯史。他們需要理論和歷史作為基礎知識,才能有靈活性和創造性,以發展出多種多樣的翻譯策略,才能具備成熟的思想,以評估各種翻譯策略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功能。」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翻譯研究把原文從高高在上的皇位拉下來,它的着眼點還是譯文和譯文社會。 然而,譯者能力的問題始終難以避免,這當然也可以從翻譯研究的角度去探究,但畢竟還是屬於實踐與譯者的訓練,於是我們又重新回到最基本的翻譯教學問題。 解構主義對翻譯研究有一定的影響。按照解構主義的說法,任何文本的意義都存在不定性,因為意義是語言的效果,而不是可以發現出來和重組的,所以翻譯是譯者決定的過程。 有論者指出,不同文化與語言的差距實在太大,導致「等值」這概念在翻譯並不可行。譯者的目標,並非尋找前設的答案,也沒有這個必要,他所尋找的,實是文本中的「對應」(counterparts)或「配對」(matchings);面對眼前多種選擇,譯者只好憑藉他對翻譯所涉及的兩種語言和文化個別的認識(知識、感覺、經驗等)來進行,加上個人的品味和喜好,方能有所定奪。 如何作出明智的決定,是譯者經常面對的問題。賀爾姆斯說意義並非前設的答案,但他所謂的多種選擇,毋寧是已然存在的意義。意義不斷地後延和衍生,並不能解決語言之間資訊傳播的問題,同語言的資訊傳播大概可以單單依賴資訊,而意義不前設;可是,不同語言間的資訊傳遞,要是缺乏意義控制的機能,除了具備普遍性的符號之外,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誤差,在這種情況下,翻譯作為傳遞資訊的活動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古至今,資訊傳遞依然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就翻譯而言,不可譯性雖是「必然的邪惡」(necessary evil),卻無礙語言之間的有限度溝通,換言之,儘管並非絕對準繩,但翻譯依然是可行的。究竟原因何在?在特定時間的語境裏,例如翻譯,所謂意義後延是否完全不能接受?人類對事物的反應以至社會文化行為,可以是預先策劃的,但更多是及時的反應,以及在有預設條件下所作出的即時反應,尤其是人際關係中各種行動。 這種即時應變具有顛覆性,也有可能是反條件反射,卻顯示出人類偶爾脫離常軌的思維模式和智慧。意義衍生的問題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即時性其實很關鍵,也就是說,資訊的接收者在某一特定的時空進行解碼,當下就採用了一個「策略性封閉」(strategic closure)的策略,把意義固定下來,讓資訊傳遞可以有條理和順利地進行;不過,策略並不等於常理,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因此不會妨礙意義後延的運作。 篇幅所限,下期繼續談翻譯理論。 ◆ 方梓勳 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 香港恒生大學…

    【恒大譯站】發新債還舊債 若失敗就停擺

    文匯報  2023年2月7日 【恒大譯站】發新債還舊債 若失敗就停擺 各位讀者如果有留意財經新聞,定會注意到每隔一段時間,美國政府便會要求國會批准提高國債上限(debt ceiling),否則便可能會出現債務違約(debt default)。美國號稱「世界第一強國」,原來要靠借貸度日。此話何解?美國政府連年赤字,入不敷支,要不加稅,要不削減社會福利、國防、公共衞生等政府開支。大家不用念過什麼政治科學,也知道加稅和削減開支都會得罪選民。既然開源節流此路不通,那就只剩下一招:借錢。 普通人要借錢,可以向商業銀行求助;美國政府要借錢,只需發行國庫債券。美國國庫債券的年期長短不一,最短的是364日,最長的是30年。某一批債券到期,美國政府便要向債券持有人(bondholders)償還本金,至於未到期的債券,則要支付利息。問題來了,美國政府本已入不敷支,哪裏有錢還本付息?只要未償還的國債總額仍未超出國債上限,美國政府便可不斷發債,用新債償還舊債的本金和利息。 這種理財方法,換上是普通人,早就破產了!不過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就是靠借貸度日。截至2022年年底,美國政府仍未償還的國債總額已超過31萬億美元,觸及國債上限。 美國國會中期選舉(mid-term election)剛剛舉行,參議院和眾議院分別由民主黨和共和黨控制。兩黨能否就提高國債上限達成共識,也是個未知數,就連共和黨內部也意見分歧。讀者朋友可曾記得,雖然共和黨佔國會眾議院多數,但共和黨眾議員麥卡錫(Kevin McCarthy)要經過多番折騰方能當選眾議院議長,因為有些共和黨眾議員跟他的政見有所不同。 如果參眾兩院未能達成共識,批准美國政府提高國債上限,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首先,美國政府會債務違約(debt default),因為美國不能繼續用新債償還舊債的本金和利息,而美國國庫債券的評級也會被下調。如果市場對美國國庫債券失去信心,投資者更可能會撤資,美元匯價也會應聲下跌。 此外,正如上文提到,美國政府長期入不敷支,要靠借貸度日,一旦不能繼續發債,便無法應付社會福利、國防、公共衞生等開支,就連公務員的工資也無法支付。簡而言之,政府將要「停擺」(shutdown)。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出現,美國財長耶倫在1月中就再三強調國會批准提高國債上限事關重大。 大家也許以為只要美國國會批准提高國債上限,那就「一天都光晒」!事情可不是這樣簡單。美國繼續發行國債,總得有買家。中國曾經持有超過一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債券,但近年來已逐步減持,到目前為止已跌至八千多億美元。縱使美國繼續發債,中國也不一定要認購,聽說連美國的大債主日本最近也在減持美債。耶倫較早前跟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會面,也許就是「請」中國多買一些美債。 ◆ 張敬文博士 翻譯及外語學院講師 香港恒生大學  …

    【恒大譯站】各譯文事出有因 開放態度論誤譯

    文匯報  2023年1月3日 【恒大譯站】各譯文事出有因 開放態度論誤譯 翻譯理論與實踐孰重?歷來論者眾說紛紜,但結論總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們知道所謂理論,可以是從實踐得來的各種經驗,歸納出對實踐的指導,也可以是對各種譯文的考察和研究,進一步得出對人類社會、文化的深層思考。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的翻譯理論向來都以原文和討論翻譯的過程為中心,在中國,都是從技巧方面討論翻譯。在西方,語言學派在初期佔了很大的優勢,例如奈達(Eugene Nida)的「對等效果」,就是所謂規定式(prescriptive)的翻譯取向。 奈達說的翻譯,是把成文材料從一種語言轉到另外一種成文材料,要求的是最接近、最自然的等值,包括資訊與風格方面(Nida1964 156-71),要求的只是最接近、最自然的等值,這是向來被奉為翻譯的金科玉律。 至於描述式(descriptive)的取向,始於1970年代圖里(Gidoen Toury)等人提出的「多元系統理論」(Polysystem Theory),自此翻譯理論風雲驟變,出現了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所言的「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把討論從翻譯的過程轉到譯文以及譯文社會的文化,直指規範(norms)、目的、操控(manipulation)、身份、女性主義等文化理論。 我們這裏不是要討論翻譯理論史,但要指出的是自從解構主義出現之後,以傳統的語言學派為理論基礎的譯文中心論面臨一個被顛覆和被取代的危機。解構主義的理論一出來,中心失落,「信」變成了一個非課題,不是沒有真實,而是沒有固定的真實,也沒有固定的意義,於是「信」與「不信」,不再是二元對立。 其實翻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意義後延」(deference),也是「附加意義」(supplement),但傳統翻譯理論要求的是一等於一,而不是一帶出二、三、四的可能。就解構主義來說,字義本來並不存在語言本身,而是產生於「言語行為」(speech act)的動作,再由歷史、社會、文化等語境調整。 所謂詞無定譯,也是基於多數真實,好像字典一樣把字義排列出來,旨在顯示不同的真實,而不是意義衍生和多變的狀況。意義的權威一旦被挑戰和推翻,對翻譯來說,就產生了一個很基本的問題,就是翻譯是否可能?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古今中外都不斷出現翻譯作品。問題在於,我們應否確定一個最後的存在(presence),以之統制所有的翻譯,尤其是在意義方面。 在這裏,「目的論」(Skopos)可以解釋意義何以挪用和衍生,由於不同用途的翻譯可以採用不同的譯法,在某程度上,意義的不穩定得到合理化,但是同一用途的譯本還是可以有意義上的差別,於是又重新回到意義不穩定的問題。這是翻譯教學中解惑的難題。 翻譯實踐基本上是個選擇的過程,百分之一百等值是不可能的,譯者總是假定一個理想的譯文,作為選擇的目標;這個理想一旦變為缺席(absence),譯者便無所適從。在教學上,假若老師不能自圓其說地假設一個理想的譯本、一個終極的權威,學生便比老師更為茫然,更為不知所措。 在翻譯理論課上,各式譯文皆事出有因,導師自然持着一種開放的態度,於是誤譯、漏譯、改譯,甚至不譯,都視之為可接受、可討論的翻譯現象;回到實踐課上,一旦學生作業出現同樣性質的「錯誤」,導師卻得加以修改,就不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方梓勳教授 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

    恒生大學與廣西外國語學院簽合作備忘錄

    恒生大學與廣西外國語學院簽合作備忘錄 香港恒生大學(恒大)與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外院)最近簽署為期三年的合作備忘錄,期望透過兩校獨特的教學背景及地理優勢,共同培育國際視野和語言能力兼備的人才,並推進兩地高等教育行業多元化和國際化,幫助學生投入大灣區及東盟地區發展。 合作備忘錄由恒大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新高迪集團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韋茜和新高迪集團首席財務官周家和共同簽署。合作內容包括兩校每年互相安排學生作交換生、鼓勵兩校教職員互訪交流,以及推進在教學、研究及其他學術方面的合作、資源融合,互補優勢。 方梓勳教授和李海東教授感謝廣西外院的鼎力支持,認為是次簽署合作備忘錄具標誌性意義。他們表示,恒大會積極探索兩校的交流及合作機會,例如舉行國際會議、研討會和研究項目等,以提升恒大在東盟地區的教研及其他方面的學術水平,協助學生抓緊龐大的市場機遇。 廣西外院毗鄰東盟多個國家,其地理優勢能對接「一帶一路」發展下的人才需求。廣西外院管理層表示,該校矢志培育擁有專門外語語言技能、實用知識及國際視野的人才,強調「外語+專業」的結合。他們認為通過與恒大合作,讓兩地學生擴濶國際視野,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為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恒生大學與廣西外國語學院簽合作備忘錄

    恒生大學與廣西外國語學院簽合作備忘錄 香港恒生大學(恒大)與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外院)最近簽署為期三年的合作備忘錄,期望透過兩校獨特的教學背景及地理優勢,共同培育國際視野和語言能力兼備的人才,並推進兩地高等教育行業多元化和國際化,幫助學生投入大灣區及東盟地區發展。 合作備忘錄由恒大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新高迪集團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韋茜和新高迪集團首席財務官周家和共同簽署。合作內容包括兩校每年互相安排學生作交換生、鼓勵兩校教職員互訪交流,以及推進在教學、研究及其他學術方面的合作、資源融合,互補優勢。 方梓勳教授和李海東教授感謝廣西外院的鼎力支持,認為是次簽署合作備忘錄具標誌性意義。他們表示,恒大會積極探索兩校的交流及合作機會,例如舉行國際會議、研討會和研究項目等,以提升恒大在東盟地區的教研及其他方面的學術水平,協助學生抓緊龐大的市場機遇。 廣西外院毗鄰東盟多個國家,其地理優勢能對接「一帶一路」發展下的人才需求。廣西外院管理層表示,該校矢志培育擁有專門外語語言技能、實用知識及國際視野的人才,強調「外語+專業」的結合。他們認為通過與恒大合作,讓兩地學生擴濶國際視野,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為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廣西外國語學院與香港恒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廣西外國語學院與香港恒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培育多語種國際視野人才 賦能大灣區發展 深化拓展東盟及「一帶一路」市場機遇 (亞太商訊)  –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緊密合作規劃下,高等教育界的跨地合作亦更進一步深化。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外院」)與香港恒生大學(「恆大」)於2022年11月30日簽署了爲期三年的合作備忘錄。此次合作不但有助於推進雙方在教學、研究及其他學術方面的深化協作、資源融合、優勢互補,並加強培育及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多語種人才,賦能大灣區的未來發展,並助力兩家高等學院的畢業生進一步把握東盟合作及「一帶一路」倡議下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 據了解,出席是次合作備忘錄線上簽署儀式的代表有﹕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 (Professor Bradley R. Barnes) 、新高迪集團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韋茜女士、以及新高迪集團首席財務官周家和先生等人。 在此次合作備忘錄的框架下,每所大學每年可派遣學生到另一所大學交換就讀,同時鼓勵兩校之間交換教員,促進其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爲聯合培育項目的發展、聯合研究項目的制定、教材的交流和學生的訪問奠定堅實的基礎。雙方將透過加强兩校師生之間的交流、互訪、聯繫與合作,促進學術合作和教育項目的發展;同時兩校亦積極探索在聯合研究項目、國際會議、研討會及其他學術交流活動的合作機會,以提升兩校作爲相關行業優質服務提供者的形象,促進雙方在教學、研究及其他學術方面的共同進步。 拓展兩地高等教育深化合作培育和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 廣西外國語學院管理層表示:「廣西外院以培養有專門外語語言技能、實用知識及國際視野人才為己任,強調『外語+專業』的結合。學校位於廣西與東盟的戰略性位置,毗鄰東盟多個國家,可善用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人才需求。」 香港恆生大學則立足香港,面向國際及大灣區,其採用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以優質教學和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爲最優先目標。 廣西外院管理層相信,通過雙方的持續交流與合作,不但有助於拓展內地高校與香港高校在學術交流、聯合研究等領域的合作前景,更可促進兩地學生獲得更廣濶的國際視野,為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建基於雙方優勢資源的互補,一方面有助於讓廣西外院的學生在外語學習的同時,加強非語言專業的學習與見聞,體現該校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並重的教育理念,亦令他們通過香港這個平台,開闊其國際視野。此次合作依托雙方獨特的教學背景以及地理位置,相信將有助於共同培育和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推進兩地高等教育行業多元化及國際化。 緊跟國家政策 賦能大灣區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9年12月18日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求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其中包括開展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多方面的合作,創新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方式,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等。 「是次合作緊跟大灣區發展規劃,符合大灣區人才培育政策,雙方院校通過加强師生之間的交流、互訪與聯繫,深入探索學術方面的共同進步,賦能大灣區的未來發展。」管理層續稱。 滿足香港的多語種人才需求 深化拓展東盟及「一帶一路」的市場機遇 香港作爲大灣區內最具國際化的城市,來自於東盟國家的常住人口多達數十萬,且其開放型的經濟體系亦令當地需要更多多語種的人才,以鞏固及加強其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廣西外院專門從事東南亞語言的教育,作爲廣西唯一一所外語類民辦本科高校,其採用「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服務面向定位,以滿足當地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推動的不斷變化的需求。 管理層認為:「廣西外國語學院此次與香港恒生大學達成合作備忘錄,令本校的發展邁向一個新台階,有助於本校培育更多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多語種人才,同時增進了兩地高校之間的情誼,進一步加强了內地與香港兩地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這亦有助於推動滿足香港的多語種人才需求,也令香港學子有機會走進具多元東南亞文化的廣西,有利於其未來在亞太區域內體現個人潛能、開創事業。」 展望未來,管理層期望廣西外院能發展更具專業化與應用性的東南亞語言教育,培養更多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並重的複合型人才,帶動廣西與東盟地區共同融合發展,爲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關於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外院」)隸屬中國最大的民辦外語高等教育機構——新高迪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0/2021學年本科招生規模計,廣西外院為廣西最大的民辦本科教育機構。廣西外院主要提供本科課程及專科課程,其課程設計特別強調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即外語+專業)的結合。廣西外院專門從事東南亞語言的教育,包括泰語、越南語、柬埔寨語、老撾語及印尼語。同時,廣西外院現提供56個專業,涵蓋六大學科,包括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和工學。 廣西外院的兩個校區分別位於廣西南寧及廣西扶綏,其分別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會址及中國—東盟南寧空港經濟區,地處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及經濟合作發展的戰略要地,廣西外院已採用「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服務面向定位,以培養有專門外語語言技能、實用知識及國際視野人才為己任,以滿足當地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推動的不斷變化的需求。…

    廣西外國語學院與香港恒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廣西外國語學院與香港恒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培育多語種國際視野人才 賦能大灣區發展 深化拓展東盟及「一帶一路」市場機遇 (亞太商訊) –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緊密合作規劃下,高等教育界的跨地合作亦更進一步深化。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外院」)與香港恒生大學(「恆大」)於2022年11月30日簽署了爲期三年的合作備忘錄。此次合作不但有助於推進雙方在教學、研究及其他學術方面的深化協作、資源融合、優勢互補,並加強培育及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多語種人才,賦能大灣區的未來發展,並助力兩家高等學院的畢業生進一步把握東盟合作及「一帶一路」倡議下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 據了解,出席是次合作備忘錄線上簽署儀式的代表有﹕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 (Professor Bradley R. Barnes) 、新高迪集團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韋茜女士、以及新高迪集團首席財務官周家和先生等人。 在此次合作備忘錄的框架下,每所大學每年可派遣學生到另一所大學交換就讀,同時鼓勵兩校之間交換教員,促進其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爲聯合培育項目的發展、聯合研究項目的制定、教材的交流和學生的訪問奠定堅實的基礎。雙方將透過加强兩校師生之間的交流、互訪、聯繫與合作,促進學術合作和教育項目的發展;同時兩校亦積極探索在聯合研究項目、國際會議、研討會及其他學術交流活動的合作機會,以提升兩校作爲相關行業優質服務提供者的形象,促進雙方在教學、研究及其他學術方面的共同進步。 拓展兩地高等教育深化合作培育和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 廣西外國語學院管理層表示:「廣西外院以培養有專門外語語言技能、實用知識及國際視野人才為己任,強調『外語+專業』的結合。學校位於廣西與東盟的戰略性位置,毗鄰東盟多個國家,可善用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人才需求。」 香港恆生大學則立足香港,面向國際及大灣區,其採用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以優質教學和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爲最優先目標。 廣西外院管理層相信,通過雙方的持續交流與合作,不但有助於拓展內地高校與香港高校在學術交流、聯合研究等領域的合作前景,更可促進兩地學生獲得更廣濶的國際視野,為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建基於雙方優勢資源的互補,一方面有助於讓廣西外院的學生在外語學習的同時,加強非語言專業的學習與見聞,體現該校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並重的教育理念,亦令他們通過香港這個平台,開闊其國際視野。此次合作依托雙方獨特的教學背景以及地理位置,相信將有助於共同培育和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推進兩地高等教育行業多元化及國際化。 緊跟國家政策 賦能大灣區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9年12月18日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求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其中包括開展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多方面的合作,創新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方式,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等。 「是次合作緊跟大灣區發展規劃,符合大灣區人才培育政策,雙方院校通過加强師生之間的交流、互訪與聯繫,深入探索學術方面的共同進步,賦能大灣區的未來發展。」管理層續稱。 滿足香港的多語種人才需求 深化拓展東盟及「一帶一路」的市場機遇 香港作爲大灣區內最具國際化的城市,來自於東盟國家的常住人口多達數十萬,且其開放型的經濟體系亦令當地需要更多多語種的人才,以鞏固及加強其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廣西外院專門從事東南亞語言的教育,作爲廣西唯一一所外語類民辦本科高校,其採用「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服務面向定位,以滿足當地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推動的不斷變化的需求。 管理層認為:「廣西外國語學院此次與香港恒生大學達成合作備忘錄,令本校的發展邁向一個新台階,有助於本校培育更多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多語種人才,同時增進了兩地高校之間的情誼,進一步加强了內地與香港兩地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這亦有助於推動滿足香港的多語種人才需求,也令香港學子有機會走進具多元東南亞文化的廣西,有利於其未來在亞太區域內體現個人潛能、開創事業。」 展望未來,管理層期望廣西外院能發展更具專業化與應用性的東南亞語言教育,培養更多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並重的複合型人才,帶動廣西與東盟地區共同融合發展,爲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關於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外院」)隸屬中國最大的民辦外語高等教育機構——新高迪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0/2021學年本科招生規模計,廣西外院為廣西最大的民辦本科教育機構。廣西外院主要提供本科課程及專科課程,其課程設計特別強調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即外語+專業)的結合。廣西外院專門從事東南亞語言的教育,包括泰語、越南語、柬埔寨語、老撾語及印尼語。同時,廣西外院現提供56個專業,涵蓋六大學科,包括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和工學。 廣西外院的兩個校區分別位於廣西南寧及廣西扶綏,其分別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會址及中國—東盟南寧空港經濟區,地處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及經濟合作發展的戰略要地,廣西外院已採用「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服務面向定位,以培養有專門外語語言技能、實用知識及國際視野人才為己任,以滿足當地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推動的不斷變化的需求。…

    廣西外國語學院與香港恒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廣西外國語學院與香港恒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亞太商訊) –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緊密合作規劃下,高等教育界的跨地合作亦更進一步深化。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外院」)與香港恒生大學(「恆大」)於2022年11月30日簽署了爲期三年的合作備忘錄。此次合作不但有助於推進雙方在教學、研究及其他學術方面的深化協作、資源融合、優勢互補,並加強培育及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多語種人才,賦能大灣區的未來發展,並助力兩家高等學院的畢業生進一步把握東盟合作及「一帶一路」倡議下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 據了解,出席是次合作備忘錄線上簽署儀式的代表有﹕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 (Professor Bradley R. Barnes) 、新高迪集團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韋茜女士、以及新高迪集團首席財務官周家和先生等人。 在此次合作備忘錄的框架下,每所大學每年可派遣學生到另一所大學交換就讀,同時鼓勵兩校之間交換教員,促進其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爲聯合培育項目的發展、聯合研究項目的制定、教材的交流和學生的訪問奠定堅實的基礎。雙方將透過加强兩校師生之間的交流、互訪、聯繫與合作,促進學術合作和教育項目的發展;同時兩校亦積極探索在聯合研究項目、國際會議、研討會及其他學術交流活動的合作機會,以提升兩校作爲相關行業優質服務提供者的形象,促進雙方在教學、研究及其他學術方面的共同進步。 拓展兩地高等教育深化合作培育和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 廣西外國語學院管理層表示:「廣西外院以培養有專門外語語言技能、實用知識及國際視野人才為己任,強調『外語+專業』的結合。學校位於廣西與東盟的戰略性位置,毗鄰東盟多個國家,可善用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人才需求。」 香港恆生大學則立足香港,面向國際及大灣區,其採用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以優質教學和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爲最優先目標。 廣西外院管理層相信,通過雙方的持續交流與合作,不但有助於拓展內地高校與香港高校在學術交流、聯合研究等領域的合作前景,更可促進兩地學生獲得更廣濶的國際視野,為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建基於雙方優勢資源的互補,一方面有助於讓廣西外院的學生在外語學習的同時,加強非語言專業的學習與見聞,體現該校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並重的教育理念,亦令他們通過香港這個平台,開闊其國際視野。此次合作依托雙方獨特的教學背景以及地理位置,相信將有助於共同培育和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推進兩地高等教育行業多元化及國際化。 緊跟國家政策 賦能大灣區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9年12月18日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求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其中包括開展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多方面的合作,創新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方式,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等。 「是次合作緊跟大灣區發展規劃,符合大灣區人才培育政策,雙方院校通過加强師生之間的交流、互訪與聯繫,深入探索學術方面的共同進步,賦能大灣區的未來發展。」管理層續稱。 滿足香港的多語種人才需求 深化拓展東盟及「一帶一路」的市場機遇 香港作爲大灣區內最具國際化的城市,來自於東盟國家的常住人口多達數十萬,且其開放型的經濟體系亦令當地需要更多多語種的人才,以鞏固及加強其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廣西外院專門從事東南亞語言的教育,作爲廣西唯一一所外語類民辦本科高校,其採用「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服務面向定位,以滿足當地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推動的不斷變化的需求。 管理層認為:「廣西外國語學院此次與香港恒生大學達成合作備忘錄,令本校的發展邁向一個新台階,有助於本校培育更多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多語種人才,同時增進了兩地高校之間的情誼,進一步加强了內地與香港兩地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這亦有助於推動滿足香港的多語種人才需求,也令香港學子有機會走進具多元東南亞文化的廣西,有利於其未來在亞太區域內體現個人潛能、開創事業。」 展望未來,管理層期望廣西外院能發展更具專業化與應用性的東南亞語言教育,培養更多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並重的複合型人才,帶動廣西與東盟地區共同融合發展,爲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關於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外院」)隸屬中國最大的民辦外語高等教育機構——新高迪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0/2021學年本科招生規模計,廣西外院為廣西最大的民辦本科教育機構。廣西外院主要提供本科課程及專科課程,其課程設計特別強調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即外語+專業)的結合。廣西外院專門從事東南亞語言的教育,包括泰語、越南語、柬埔寨語、老撾語及印尼語。同時,廣西外院現提供56個專業,涵蓋六大學科,包括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和工學。 廣西外院的兩個校區分別位於廣西南寧及廣西扶綏,其分別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會址及中國—東盟南寧空港經濟區,地處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及經濟合作發展的戰略要地,廣西外院已採用「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服務面向定位,以培養有專門外語語言技能、實用知識及國際視野人才為己任,以滿足當地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推動的不斷變化的需求。…

    廣西外國語學院與香港恒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廣西外國語學院與香港恒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亞太商訊) –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緊密合作規劃下,高等教育界的跨地合作亦更進一步深化。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外院」)與香港恒生大學(「恆大」)於2022年11月30日簽署了爲期三年的合作備忘錄。此次合作不但有助於推進雙方在教學、研究及其他學術方面的深化協作、資源融合、優勢互補,並加強培育及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多語種人才,賦能大灣區的未來發展,並助力兩家高等學院的畢業生進一步把握東盟合作及「一帶一路」倡議下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 圖示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前排左二)、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前排左三)、新高迪集團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韋茜女士(前排左四)、新高迪集團首席財務官周家和先生(前排左五)及其他代表於簽署儀式完畢後合照。 據了解,出席是次合作備忘錄線上簽署儀式的代表有﹕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 (Professor Bradley R. Barnes) 、新高迪集團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韋茜女士、以及新高迪集團首席財務官周家和先生等人。 在此次合作備忘錄的框架下,每所大學每年可派遣學生到另一所大學交換就讀,同時鼓勵兩校之間交換教員,促進其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爲聯合培育項目的發展、聯合研究項目的制定、教材的交流和學生的訪問奠定堅實的基礎。雙方將透過加强兩校師生之間的交流、互訪、聯繫與合作,促進學術合作和教育項目的發展;同時兩校亦積極探索在聯合研究項目、國際會議、研討會及其他學術交流活動的合作機會,以提升兩校作爲相關行業優質服務提供者的形象,促進雙方在教學、研究及其他學術方面的共同進步。 拓展兩地高等教育深化合作培育和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 廣西外國語學院管理層表示:「廣西外院以培養有專門外語語言技能、實用知識及國際視野人才為己任,強調『外語+專業』的結合。學校位於廣西與東盟的戰略性位置,毗鄰東盟多個國家,可善用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人才需求。」 香港恆生大學則立足香港,面向國際及大灣區,其採用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以優質教學和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爲最優先目標。 廣西外院管理層相信,通過雙方的持續交流與合作,不但有助於拓展內地高校與香港高校在學術交流、聯合研究等領域的合作前景,更可促進兩地學生獲得更廣濶的國際視野,為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建基於雙方優勢資源的互補,一方面有助於讓廣西外院的學生在外語學習的同時,加強非語言專業的學習與見聞,體現該校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並重的教育理念,亦令他們通過香港這個平台,開闊其國際視野。此次合作依托雙方獨特的教學背景以及地理位置,相信將有助於共同培育和積累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推進兩地高等教育行業多元化及國際化。 緊跟國家政策 賦能大灣區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9年12月18日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求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其中包括開展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多方面的合作,創新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方式,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等。 「是次合作緊跟大灣區發展規劃,符合大灣區人才培育政策,雙方院校通過加强師生之間的交流、互訪與聯繫,深入探索學術方面的共同進步,賦能大灣區的未來發展。」管理層續稱。 滿足香港的多語種人才需求 深化拓展東盟及「一帶一路」的市場機遇 香港作爲大灣區內最具國際化的城市,來自於東盟國家的常住人口多達數十萬,且其開放型的經濟體系亦令當地需要更多多語種的人才,以鞏固及加強其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廣西外院專門從事東南亞語言的教育,作爲廣西唯一一所外語類民辦本科高校,其採用「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服務面向定位,以滿足當地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推動的不斷變化的需求。 管理層認為:「廣西外國語學院此次與香港恒生大學達成合作備忘錄,令本校的發展邁向一個新台階,有助於本校培育更多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多語種人才,同時增進了兩地高校之間的情誼,進一步加强了內地與香港兩地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這亦有助於推動滿足香港的多語種人才需求,也令香港學子有機會走進具多元東南亞文化的廣西,有利於其未來在亞太區域內體現個人潛能、開創事業。」 展望未來,管理層期望廣西外院能發展更具專業化與應用性的東南亞語言教育,培養更多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並重的複合型人才,帶動廣西與東盟地區共同融合發展,爲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關於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外院」)隸屬中國最大的民辦外語高等教育機構——新高迪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0/2021學年本科招生規模計,廣西外院為廣西最大的民辦本科教育機構。廣西外院主要提供本科課程及專科課程,其課程設計特別強調語言學習與專業教育(即外語+專業)的結合。廣西外院專門從事東南亞語言的教育,包括泰語、越南語、柬埔寨語、老撾語及印尼語。同時,廣西外院現提供56個專業,涵蓋六大學科,包括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和工學。 廣西外院的兩個校區分別位於廣西南寧及廣西扶綏,其分別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會址及中國—東盟南寧空港經濟區,地處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及經濟合作發展的戰略要地,廣西外院已採用「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服務面向定位,以培養有專門外語語言技能、實用知識及國際視野人才為己任,以滿足當地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推動的不斷變化的需求。…

    【恒大譯站】克服一吋魔障 打入一個世界

    文匯報  2022年12月13日 【恒大譯站】克服一吋魔障 打入一個世界 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摘下2020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桂冠,導演奉俊昊揚言:「只要克服了一吋的字幕魔障,一整個世界的好電影在等着你們!」過去二十年,華語電影《臥虎藏龍》(2000)以1.28億美元拿下美國票房最高的外語片榮銜,其後少有字幕電影打入荷里活的主流,比如《天使愛美麗》(2001)、《魔間迷宮》(2006)、《羅馬》(2018),以至今年的《Drive My Car》(2022),卻成績亮眼,叫好叫座。 隨着串流服務取代電視網和有線電視,字幕在手機和電視等小屏幕上腳步也站得更穩了。Netflix於2020年發布的數字,當中逾八成用戶每月使用字幕至少一次。這種轉變部分歸功於兩個因素:第一個原因是2016年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的一項規定,即為了播出而附上字幕的電視節目,在網絡或串流平台如Netflix或Hulu上發布時,亦須附上字幕。 第二個原因是Netflix本身,它是美國最受歡迎的串流媒體平台,擁有超過六千萬付費用戶,許多原創內容語言均非英語。Netflix德語節目《闇》以及葡萄牙語節目《3%》,國際觀眾超過一半。《毒梟》這部關於墨西哥和哥倫比亞毒販的連續劇裏,有西班牙語和英語兩種場景,西班牙語對話部分配有字幕,但並不會影響它受歡迎的程度;更不消說今年火紅的韓劇《魷魚遊戲》和日劇《初戀》了。 然而,外片迷和字幕譯者一直納悶:那一吋高的字幕仍是一道障礙嗎?為什麼? 這要歸究於字幕的戲劇性(dramaticality),能否做好說故事(storytelling)的功能。字幕要是「論論盡盡」「木木獨獨」,絕對掃光觀賞的興致;銀幕上的愛侶談情若像彭博股票報價,黑幫老大如跟Siri吵鬧,劇情就會lost in translation,不如關機罷了。 字幕翻譯是限制更多的戲劇翻譯,譯者要兼顧字幕的空間(約37個至42個字母)和觀眾的讀速(成人每秒可閱15個至17個字母),以及對白的邏輯和感情,字幕必須精簡易讀之餘,傳情達意的要求不減反增。 編劇和導演設計的機關和伏線,人物情感的千迴百轉,都得在那一吋高的橫行有效輸出,這對譯者的語言文化修養、電影語言的掌握,以及劇情理解的嫺熟,責任和要求可大了。 跟其他行業一樣,一旦涉及藝術,字幕譯者彷彿要有「清高」的義務和「捱窮」的準備,工作難,工資低,字幕質素難免遭到拖累。拍攝日益數碼化,製作過程更短更快,製片人直到最後一分鐘還在修改,精益求精,於是,給字幕譯者的死線壓得更急更低,時間趕,壓力大。 許多製片人把字幕當作雞肋般的afterthought(反正戲是以他們的語言拍的,不會看不懂),甚或草率託付電腦翻譯,於是隨機生出呆板的機械式對白(電腦翻譯如何處理戲劇,潛能其實很大,本文暫且不論);這個想法和做法也許應該改變。 字幕把電影的意念與情感傳送全世界,壞的字幕準會糟蹋電影人的心血和投資。如果同屬後期工作的剪接、調色或配樂不會馬虎了事,字幕翻譯同是技術,也是藝術,更要認真對待。 陳嘉恩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 翻譯及外語學院副院長與副教授…

    HSUTranslati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