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 系會講座:一千多年前的譯者如何翻譯

    20171127

    系會講座:一千多年前的譯者如何翻譯

    沒有谷歌翻譯的年代,古人是如何翻譯的呢﹖商務翻譯系會舉行講座,翻譯學院副教授蕭世昌博士帶學生回到過去,以古代的佛教文獻翻譯活動切入,簡介中國翻譯史。

    古時缺乏電腦輔助工具,象寄之才的工作自然與今天的南轅北轍。當時的譯人都分成不同小組,各小組分工合作,分析原文、把梵文經典以漢語口述、抄寫、朗讀、答問、審查及潤飾譯文,共同進行翻譯,過程一絲不苟。

    (Eng) he ancient translation progress in China with a timeline and a map
    (Eng) he ancient translation progress in China with a timeline and a map

    蕭世昌博士以時間軸和地圖說明中國古代的翻譯情況

    講座討論了道安、鳩摩羅什及玄奘法師等譯史上的重要人物。道安雖然不懂梵文,但統籌過「譯場」,中外僧人參與其中。鳩摩羅什曾翻譯《阿彌陀經》、《金剛經》及《妙法蓮華經》等著名佛經,譯場為數達五百人之多,不過到底他怎樣管理譯人之間的信息流通,古籍卻無明確記載。玄奘熟悉「經」、「律」、「論」三藏,目前流通最廣的《心經》漢譯本便是其譯作之一。

    蕭博士也分享了梵文與中英文的差異。原來,「煩惱」、「世界」和「剎那」等不少漢字都來自梵文。這類課堂以外的專題講座有助同學拓闊眼界,走進精彩紛呈的翻譯世界。

    IMG_5876 brightened

    商務翻譯系會主席陳諾致送紀念品予蕭博士

    HSUTranslati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