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傳譯員站或坐 大有學問

傳譯員站或坐 大有學問

文匯報 2019年4月10日

傳譯員站或坐 大有學問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較早時候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跟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峰會後共晉晚餐,討論焦點當然是中美貿易問題。我從新聞報道中看到中美雙方代表團一字排開,分別坐在長方形餐桌的兩邊。中美雙方的傳譯員都是女將,但她們卻並非坐在習近平和特朗普身邊,而是站在雙方代表團後面,拿着記事簿做口譯。看到這個鏡頭,我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心裡想:「這種安排不大妥當吧?」傳譯員應該站起來,還是坐下來,原來大有學問。

會譯傳譯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即時傳譯(內地叫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和交替傳譯(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如果是即時傳譯,傳譯員通常是兩人一組,坐在即時傳譯室內,通過耳機聽與會者發言,並把內容即時從來源語翻譯成目標語,再通過麥克風說出來。傳譯員跟與會者並非共處一室,工作時是坐下來的。

那麼交替傳譯又如何呢?如果發言者是站在講台上演講,主辦單位通常會在講台上先放置麥克風和主席台(rostrum),讓發言者擺放稿子,傳譯員則會站在發言者旁邊,前面也有麥克風。

如果是兩國政府進行會談,雙方代表團會分別坐在一張長長的會議桌的兩邊,雙方團長面向對方,如果甲方的傳譯員坐在團長的右邊,那乙方的傳譯員便會坐在團長的左邊,雙方的傳譯員也會面向對方。

別人在eating 傳譯員working

除了雙邊會談外,還有另一種會議形式,那就是工作早餐/午餐/晚餐(working breakfast/lunch/dinner),雙方代表團可以邊吃邊談,在一個相對輕鬆的環境下進行談判,傳譯員也是「座上客」。當然,傳譯員只會忙着工作,根本沒有機會吃東西,因為他要不停替發言者傳譯。

筆者常常跟翻譯課的學生開玩笑說,所謂working breakfast/lunch/dinner,是人家在eating,我在working。這個冷笑話總會逗得大家滿心歡喜,其實是笑中有淚。

如果是規格更高的宴會,雙方團長的傳譯員只會坐在服務對象的後面,傳譯員有時甚至要同時為雙方團長進行雙向傳譯。在這種情況下,傳譯員早有心理準備,要宴會結束後才可進食。

這種座位安排,跟兩國元首/高級官員會面的安排類似。雙方領導會分別坐在兩張大約成120度角的沙發上,他們的傳譯員則會分別坐在後面。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會明白,為何筆者看到上文首段所述情景,會倒抽一口涼氣。既然是正式的working dinner,要不安排傳譯員坐在兩國領導人身邊,要不讓傳譯員坐在領導人後面,要兩位女士站着做口譯,筆者總覺得這種安排不大妥當。

在代表團中,傳譯員雖是級別較低的外交人員,卻往往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應command a little more respect,對待女士,大家更應該憐香惜玉。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學院講師張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