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護港文化語境優勢

護港文化語境優勢

文匯報 2016年9月21日

護港文化語境優勢

翻譯是文字轉移,但並不是搬字過紙,所以機器翻譯還得人手編輯。我常常說翻譯是選擇,比方說,字典提供眾多的解釋,在芸芸解釋之中,哪一個最適合譯文的需要,就要譯者作出選擇。

含意識形態 如「廚房」關係階級

那麼,靠什麼選呢?答案是語境。有語言的語境和文化的語境:前者可以學習,學好語法,熟悉句式和字的歧義、引申義等等,持之以恒,自然會進步;後者就頗為抽象,包括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這些都不容易掌握。

當然,多點接觸,盡量吸收文化知識也是一條途徑,但更多的是潛意識的,這與背景、接觸、成長,甚至因子有關係,也可以與民族性相連。

英語社會的廚房是一個家庭的心臟地帶,家庭成員的關係通常就在那裡建立。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名劇《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其中關鍵的場面都在廚房發生,母親常駐廚房,扮演一個緩衝父子衝突的重要角色。英國電視劇《樓上樓下》(Upstairs  Downstairs)和《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的廚房承載眾多傭人的命運,雖然與樓上的主人一族分隔為兩個世界,但廚房的一切,都與樓上的世界息息相關。

「岳母大人」華受尊敬北美憎厭

又如岳母大人,在中國人的世界裡是一個備受尊敬的人物,但在北美的社會卻往往卻是神憎鬼厭的人物,通常都非常霸道,每次出現,都令人有避之則吉的感覺,所以在北美就產生了很多諷刺岳母大人的笑話。這些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空白,比語言的差異更不容易掌握,往往為翻譯帶來不少困難。

在翻譯的訊息傳達過程中,譯者是中介者,除了要理解原文的語言和文化之外,還要懂得怎樣把譯文包裝,使譯文易於消化和理解。我常常說,最終用家(譯文使用者)是翻譯重要的考慮。因此之故,譯者也要了解譯文的社會,從譯文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避免語言和文化的碰撞和矛盾,也就是上面談到譯者對語境的觸覺。

10年內恐遭內地趕上

香港曾經有一百多年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長期與西方世界接觸,比起內地和台灣,港人在熟悉文化語境方面自然較有優勢。香港的譯者,應該更懂得如何減少某些因為語言和文化差異產生的錯誤,同時也明白需要增添譯文的接受性。內地愈來愈西方化,香港的文化語境優勢不知道可以維持多久。我估計大概不出10年,內地譯者的語言和文化水平就會迎頭趕上。香港應該掌握現有的優勢,盡量發展翻譯教育和翻譯產業,而政府在這方面,也應該要大力支持,千萬不要錯失利用翻譯優勢的時機。

 

恒生管理學院常務副校長及翻譯學院院長 方梓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