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翻譯問卷 對象跨族群須費神

翻譯問卷 對象跨族群須費神

文匯報 2016年1月13日

翻譯問卷 對象跨族群須費神

許多範疇的研究搜集資料時,都會使用問卷。當研究對象具相當規模,而研究單位為個體時,研究人員一般會使用問卷,採集受訪者對某些事物的態度或意見。當受訪對象涉及不只一個族群時,便有需要把問卷翻譯成不同語言,例如一些本地的市場調查,以至調查範圍涉及多個國家的「快樂指數」。

假如問卷只問及客觀資料,翻譯一般不會十分困難,但往往當問卷問及感受和態度時,翻譯起來便須考慮多個因素。其中一個常有討論的中文例子是「幸福」,要將其翻譯至其他語言,並不如想像中簡單。

4步驟「回譯」保質素

英語的shame與西班牙語的vergüenza很多情況下都會視為相同的概念,對等的翻譯,但有研究卻發現兩個字所包含的語義特徵相差甚大。這提醍我們,跨文化的研究需要應用翻譯,但不同語言的字詞有時表面上完全對應,實際上卻未必如是。

這個問題在跨文化的問卷調查中相當重要,因為採自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項目結果會合併作對比,從而得出研究結果,翻譯質素直接影響研究的可靠程度。

研究人員一般都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經費和時間許可的話,會花額外的資源檢測譯文質素。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回譯(back-translation)。一般整個翻譯過程有4個步驟,下文以英譯中為例。研究人員首先聘請譯員把問卷譯成中文,這亦可能由研究助理兼任。第二步是把譯文交給一位中文專家,檢測行文質素,並改正文法等問題。第三步是聘請另一位譯員,要求他純粹依靠中文譯本,把問卷回譯至英文。最後,聘請一位以英文為母語的譯員,對比英文原文與回譯本的對應程度,如有不足的地方,則重新檢視譯文,加以修改,直至譯文質素滿意。因為原文和回譯本皆為英語文本,研究人員儘管只懂英語,也可點出可疑之處。在香港,研究人員一般兼懂中英語,因而也可參與評審譯文質素;不過當研究人員只能理解源語時,便須依靠譯員的判斷。

有研究亦指出,最理想是讓譯員清楚知道整個研究的目的及每條問題對應的研究假設。此舉有助譯員在翻譯過程中構句選詞,其實非常重要。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講師梁峻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