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學翻譯,語言好就夠?

學翻譯,語言好就夠?

文匯報 2015年9月9日

學翻譯,語言好就夠?

要做好翻譯,語言自然是基本功夫,但這還遠遠不夠。翻譯表面上只是兩種語言符號之間的轉換,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只要有辭書便能做好翻譯。辭書對查找字詞的解釋當然有幫助,但亦只限於字詞的層面。辭書對整篇譯文的佈局和篇章連接等卻幫助不大,須靠譯者對各類文本的認識。

翻譯學者紐伯特(Albrecht Neubert)便提出,翻譯能力包括5個範疇:語言能力、文本認識、題材理解、文化認知和轉換能力。

翻譯超符號找資料解難

文本認識指掌握各類文本特色的能力,包括遣詞用字、句子鋪排和整體佈局,這當然與對內容的認識關係密切。但我們也知道,世界上知識之廣,不可能一人盡握。專業譯者遇到的文本所涉及的知識範疇,往往無可預料,所以譯者除了需要專於若干範疇外,更要學會如何查找資料,解決問題。這種理解新知識的能力不容忽視,因為這種解決語言問題的方法,往往可發展成可廣泛應用的解難能力,無往而不利。

文化認知的重要往往體現於,翻譯是種超越符號轉換的活動。人活於不同成長背景和社會環境中,自然對萬事萬物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事物,對其外觀的感知,可能沒差多遠,但從而衍生的感覺卻總有分歧。譯者如對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沒有足夠的認知,未能考慮文本功能和社會制約等因素,譯文往往只流於表面的符號轉換,未能傳遞原文的價值和功能。

譯者的專業正正是建基於以上4種能力的轉換能力,包括翻譯技巧和對語言間差異的認識等,紐伯特認為,轉換能力是譯者的專項。在步伐急促的商業社會,這種專業對譯者的要求尤其殷切。譯文須準確外,還要快。專業譯者對語言、文本、題材和文化的認識日積月累,換來的就是迅速和準繩的跨文化傳遞;傳遞不限於信息,乃至情感,以至從譯文衍生的印象和行為。

這種跨文化的寫作能力不單適用於翻譯活動。實際工作環境中,雙語寫作也十分常見。雙語寫作跟翻譯的分別,僅僅在於沒有原文的概念,從文章內容到文步,以至筆調,均須一手包辦,中英兼及。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講師梁峻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