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menu
「持份者」還是「利益相關者」?

「持份者」還是「利益相關者」?

文匯報 2015年9月23日

「持份者」還是「利益相關者」?

在翻譯的入門知識中,有個極為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詞無定譯」。懂翻譯的人與門外漢的分別,往往就在於能否掌握這個概念。門外漢搞翻譯的特點正是「詞無定譯」的相反,即「一詞一譯」。下面以幾個詞語為例,談談見到某個字只會想到一個譯法所產生的流弊。

Challenge不可硬譯「挑戰」

先討論兩個最常碰到的詞語。「很大的挑戰」、「充滿挑戰」……這麼多的「挑戰」究竟從何而來?源頭就是英文名詞 challenge。本來,「挑戰」只用於邀請或要求對方與自己比賽或決鬥之類的情況,這正是challenge其中一個意思。Challenge 另一個意思是a new or difficult task that tests somebody’s ability and skill (據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而現在充斥各種媒體的「挑戰」就是從這而來的,甚至超越了原本的語意範圍。其實 challenge可以譯為「難題」、「考驗」、「艱巨的任務」等中文原有說法,其他情況則應該用「困難」、「困境」等等。另一個已經積非成是的用法是把「驕傲」用於褒義,這是死抱「一詞一譯」的觀念(或懶得查詞典)而來的。英文 proud主要有一褒一貶兩個意思,貶的用法跟中文的「驕傲」相當,褒義則應該譯成「為之自豪」、「引以為榮」等。可恨的是「驕傲」這個褒貶不分的用法已經在中文裡落地生根,而近年更變得比英文更英文,竟然用作名詞!

現在看看較新的例子。這幾年來,常常碰到「持份者」這個新興詞,用者通常不加解釋,但其實有多少不知道英文原本說法的人明白箇中含意呢?恐怕大多是靠猜的。英文 stakeholder,筆者多年前根據語境和英英詞典的釋義譯為「利益相關者」,而《英漢大詞典》則譯為「利益共享者」,恐怕都比死譯為「持份者」易於為人理解吧?

最後,不得不談談 bottom line。近年常常看到中文字幕出現與上下文格格不入的「底線」一詞,不用聽英語也知道原文必然是bottom line。這個詞雖然有時候可以譯為「底線」,但其實往往指「結果」、「要點」、「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等不同意思,與「底線」毫無關係,翻譯時必須根據語境靈活處理,恪守「詞無定譯」的精神,做到譯意不譯字。

英文詞語的不同意義的確往往從某個意思引伸而來,但我們不應該以此為藉口把引伸用法生搬硬套入中文,造成濫用、難明、褒貶不分的情況,更把中文原有的大好說法放棄不用,久而久之就遺忘了,想用也用不出來,只會用些「萬用詞」。語言不會因死譯而豐富,只會因死譯而貧乏。

 

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講師池威霖